“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信阳的殷殷嘱托。三年来,市委、市政府主动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努力在品质生活引领上实现更大突破。
幸福生活看今朝
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着力推动实现教育医疗更优质、就业创业更充分、文体活动更丰富、养老服务更贴心,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初秋时节,漫步信阳大地,市民正享受着城市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一幅幅秀美的长卷在每一天的日升月落中,拥抱着幸福的信阳市民。连日来,记者通过采访,一句句幸福满足的话语接连不断,放眼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宏图正起。
教育更有质量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在浉河区柳林乡中心校,学校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学生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延时班。操场上,学生满头大汗却乐此不疲,洋溢着少年的朝气和青春活力。
“要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必须抓住‘增质’核心,才能做到根本上的‘减负’。”该校校长刘友军认为。
绘就梦想
深化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在“双减”的实施下,我市交出了合格答卷,致力细化优化每一个环节,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名学生。
在雷山匠谷项目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各自岗位上,挥汗奋战。现场机器声轰鸣,运输车辆来回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建设雷山匠谷职教产业园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推动雷山匠谷建设工作有效落实,组建雷山匠谷职教产业工作专班,围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抓统筹、抓推动、抓创新。”雷山匠谷项目负责人表示。
建成后,该项目布局5所高职(其中1所升本科)、10所中职(含技校)、10所产业学院,4个产业园区,5年后雷山匠谷在校生达8万人以上,每年输出各类技术技能人才2万人以上。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市为争取项目类(保障类)资金共92860.72万元,为全市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绘就绚丽新篇章,以项目建设助力品质生活。
就业更有分量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住了就业就稳住了千家万户的“饭碗”。没有就业,只是一张张吃饭的口;有了就业,就是一双双创造巨大财富的手。
记者在我市一家妇女培训基地看到,现场气氛活跃,学员们认真好学,积极与授课老师互动交流,记笔记、参与模拟演示……
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我市积极实施培训计划,助力广大群众实现就业致富梦想,实现“动起来”“热起来”“强起来”“靓起来”“快起来”。
自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55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2.99万人、高技能人才11万人,均超额完成省定年度目标。计划到2025年全市持证人才总量达到162万人以上。
畅游花海
人才蔚,事业兴。
为了让闯在外地的人愿回归、能发展,我市推动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持续实施万名学子回归工程,扎实推动美好人才公寓建设,对标先进,积极谋划。
目前,拟选定羊山新区、高新区、南湾风景管理区等3处5个项目3074套房源作为首批人才公寓试点。
就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一头连着企业运营、宏观经济,我市通过就业服务牵线搭桥、技能培训授人以渔、双创中心和人才公寓筑巢引凤,为稳增长、促就业、保民生增添新引擎,为实现“美好生活看信阳”城市愿景增添新动能。
健康更有保障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
“现在不用出村,有点头疼脑热的就到社区卫生室,看病也方便。想要学习了解健康常识,只要通过卫生室的大屏幕一看就懂了,现在日子过得比城里人还舒坦呢!”家住浉河区七里棚社区的徐发斌深有感触地说。
持续实施基层医疗服务提升工程,全市投资近5亿元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连续三年实施村卫生产权回收工程,率先在全省完成2495所村卫生室公有化产权回收,实现每个村有一名合格乡村医生,着力解决群众“病有良医”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
足不出户,无须排队,打开手机就能找到专业医生。
王女士的孩子咳嗽半年,治疗药物即将用完,由于受疫情影响,复诊和购买继续治疗的药品就成了一大难题。
得知医院开通了互联网医院线上诊疗服务后,王女士通过手机登录医院微信小程序进行线上问诊,根据患儿之前的病史、检查结果和用药情况,给出了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建议,并在线开具了电子处方。
互联网医院通过线上跟线下紧密结合,实现“线上+线下”“互联网医院+智慧医疗”的一体化服务,拓展基础医疗服务半径,打造区域互联网服务生态,方便居家群众就医,切实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1335”工作布局,抓细抓实疫情防控,积极打造豫南区域医疗中心,推进更高质量健康信阳建设,为全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健康环境。
文化更有滋味
“来、传球、投篮……”在架子山公园的笼式篮球场,一群爱好者正在畅享运动带来的快乐。
放眼望去,这是一个500多平方米的球场,四周被钢丝栅栏围起,标准化的篮球场呈现在市民眼前。
“在家门口就可以打球了,从前真是没有想过。”市民叶先生高兴地说。
同时,在市民健身上,一批智能化运动设置也建成投入使用。位于北湖街道石子岗社区的我市首个新型室外智能健身公园对外开放,只需手机扫一扫,就可“量身定制”健身方案。
全民健身乐享生活
今年,我市已投入1059.06万元实施中心城区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项目,一批灯光球场项目正加快建设,不断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
据悉,为丰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我市制定了《中心城区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三年计划》,每年投资800万元到1000万元用于中心城区体育设施补短板,科学规划建设有特色、多元化的全民健身设施场景,完善15分钟健身圈,力争“十四五”期间补齐短板。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实施“全民阅读·书香信阳”建设。“请扫码测温,有序进入城市书房。”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引导读者进入。
位于市第八小学旁的城市书房附近修建了周边绿化带、微地形景观、居民休闲文化等设施,书房内配置有智能图书借阅设备。
唱响红歌
以城市书房为载体,书屋内组织开展了剪纸、书法、信阳茶文化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城市书房,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让青少年群体感受传统文化,也为市民带来了有趣又有料的文化新体验。
据了解,全市年度计划建设73座城市书房正在加快推进,已建成投入使用11座,为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品质增添新体验,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养老更有温度
养老体现美好生活的温度。
“在这里能下棋、看书、健身,还有一群老朋友,我天天都很乐呵!”健身器材上活动筋骨,智能健康体检机上检测指标……在羊山新区前进街道戴庙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内,老人们笑呵呵地展示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在日间照料中心里,科普活动中心、生活微课堂、卫生健康室等各类功能室分布其间,满足老人们的健康生活及休闲娱乐的需求。
孝善敬老饺子宴
目前,中心初步实施“社区+网格+养老”,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网格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改革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责任链,精准实现“网格员吹哨,养老服务报到”,让老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享受晚年生活。
记者来到浉河区湖东街道三五八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时,正值老人们就餐的时间。见到记者来采访,老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对餐厅的饭菜赞不绝口。
“我们开设了‘幸福食堂’,由专业营养师团队搭配老年人口味的健康饮食,满足社区老年人就餐。”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全市已建成36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37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着力实现街道、社区养老服务场所全覆盖,市级智慧养老平台已录入122.4万老年人信息,提供实时、快捷、高效的养老服务。
擦亮底色提品质,美好生活在信阳。据了解,今年以来,市本级年度谋划推进品质生活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23项,各县(区)、管理区(开发区)实施品质生活类省、市重点项目62个,总投资432.8亿元,让老区人民群众深切地感受到了发展的“温度”、幸福的“质感”。
未来,我市将继续办好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让老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越来越足,真真切切感受到老区发展的温度以及幸福生活的质感。
信阳将不负使命、奋勇向前,以品质生活夯实美好生活之基,奋力谱写“美好生活看信阳”的绚丽新篇章。
文字: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凯
图片:郝光 聂品
采访札记>>>
“小变化”彰显“大民生”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点滴的“小变化”彰显出来的都是“大民生”,是老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直接体现。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是共同的追求。三年来,一条条民生政策、一件件民生实事,都彰显了信阳城市温度,提升了居民幸福感、满意度。新时代的大别山老区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弘扬大别山精神,奋力谱写“美好生活看信阳”绚丽新篇章做出应有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