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拼搏当前锋·回眸2023】一丝一线织锦绣
2024-01-05 浏览量:0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凯 /文 王安珂 /视频

近年来,我市纺织服装产业有了长足发展,全市现有纺织服装企业突破1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9家,营业收入从2016年全省占比3%,到去年占比11.3%,基本形成了纺织服装产业链制造初级丝—加工织布丝—织出成品布—印染后整理—服装深加工—交易大市场的六大环节。

​昨日,记者来到纺织服装产业链盟会长单位——阳光(河南)服饰科技有限公司,走进宽敞明亮的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排列整齐的制衣设备。这些先进的机器在熟练工人的操作下,如同艺术家的画笔在织物上描绘出美丽的图案。

在生产车间里,智能生产吊挂传输系统抓取袖口、衣领、前襟等一件件组成服装的“零部件”,精准送到各岗位工人面前,而每条生产线前端的电脑,都会实时记录工人们生产的状态。

“为了确保品质和交货的及时性,我们注重技术革新和生产工艺的不断提升。从原材料的选择到成品的检验,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严格的把关。”阳光(河南)服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侯东美对记者说,同时,我们拥有一支专业的技术支持团队,他们与熟练的缝纫员工紧密合作,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得到精心的呵护。

侯东美说,自从我们落地信阳以来,仅仅一年半时间,已经形成了1年30万套的规模。凭借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及时的交货期,我们已经赢得了众多品牌公司的青睐。

在淮滨县玖洲纺织有限公司,一台台自动化设备忙碌运转,“数字大脑”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所有生产环节,许多智能化机器开始取代人工,空气中弥漫着微妙的纤维气味,这是纺织业独有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一种沉稳而富有活力的氛围。

记者看到,车间内眼前如蛛网一般盘踞在顶部的全智能自动吊挂系统高速运转,精密复杂的机械传动带上,各式各样尚未加工完成的货品被快速而稳定地分配到不同工序上。

走在这个车间里,几乎看不到员工。一台织机有近百个锭在同时进行纺纱,而这些亮着绿灯的巡检机器人,可以自动进行筛查、接线、落纱等工作,这里的生产几乎是由这些智能化的机器自动完成的。

淮滨县玖洲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大洲表示,如今,我们厂房已经接近20000平方米,整浆并生产线也从以前的2台设备到如今的6台,当前公司发展势头良好,今年产值相比去年肯定会实现较大增长。

除了大型的纺织服装厂以外,小作坊在纺织服装行业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尽管大型工厂凭借其规模和资源优势占据主导地位,但小作坊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

位于淮滨县滨湖街道办事处梓树社区内的嘉信制衣厂内,伴随着缝纫机的嗒嗒声,一排排缝纫机飞快地运转着,员工们正在熟练地操作生产设备,一件件产品在辛勤劳作中不断生成。

“小作坊虽然规模较小,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在纺织服装行业中没有竞争力。相反,小作坊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和创新能力,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嘉信制衣厂负责人刘文凤告诉记者。

此外,在加快培育壮大我市纺织服装产业上,我市制定了壮大产业链的三年行动方案。

“未来三年,从产业发展的走势看,我们要实现规模和质量双提升。到2025年,新增喷水、喷气织机5万台以上;每年新增纺织服装企业40家,规上纺织服装企业30家;市级以上纺织服装研发平台力争突破30个,新增纺织服装行业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培育营业收入超5亿元纺织服装重点企业5家以上,营业收入达到350亿元。”市时尚纺织产业链工作专班推进办主任、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许远良表示,同时,还要形成中西部地区化纤纺织中心、产业用纺织品制造中心,努力打造时尚服装产业高地、特色服装产业高地。

笃行不怠启新程,铆足干劲谱新篇。在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定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姿态,按照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等五链同构的发展思路,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图片选自信阳日报资料库)

记者:李凯 王安珂

编辑:翟存鸣

审读:何海荣

审核:徐立明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