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碧水青山映蓝天——我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2022-10-10 浏览量:0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雪峰 李海 /文 聂品 周涛 /图

山清水秀、绿荫蔽城,城在绿中、人在景中……漫步申城,道路两旁绿树成行,公园绿地星罗棋布,这是我市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绿色福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特别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再创佳绩,为加快老区振兴、奋力实现“两个更好”构建起更加牢固的生态保护屏障。

生态治理体制夯实“绿色根基”

坚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改善民生。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这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是对老区人民的庄重承诺,更是深入贯彻落实‘两个更好’殷殷嘱托的具体行动。”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正友坚定地说。

​言必行,行必果。翻开我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绩单,着实令人振奋。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力打好扬尘、机动车、涉气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三大战役”,统筹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对空气质量站点实行“时调度、日研判、周通报”,发现数据上升明显、异常偏高等情况,立即进行排查处置,切实推动污染问题及时有效解决。2016年以来,我市空气质量主要指标连续6年位居全省第一,PM2.5、PM10、优良天数连续3年保持“两降一升”。2021年,我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降至62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达到312天,新县、商城县、淮滨县、固始县、光山县、息县实现二级达标,其中5个县位居全省前十名(PM2.5排名),圆满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创全省、全市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今年1至9月份,我市空气质量主要指标稳居全省第一,共得补空气质量生态补偿金4067万元,同比增加3842.5万元。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一河一策”“一断面一策”“一排污口一策”,以淮河一干九支、六大湖库为重点,全面开展水污染防治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精准科学制定治理措施,健全跟踪督办闭环机制,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经过不懈努力,2020年、2021年,我市国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比例保持100%,其中2021年均值达到Ⅱ类水质断面10个。全市10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市中心城区62处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并通过省级验收,实现“长制久清”。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坚持以巩固提升耕地分类管理水平、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分类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预防、持续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强化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五大任务”为重点,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多年保持100%,全市土壤环境实现总体稳定、持续向好。

增绿增景筑牢绿色“大格局”

十一假期,位于浉河南岸茗阳阁旁的花境园里游人如织,61个主题各异的微型公园错落有致分布其中,伴以新优花卉,水、石、花、草相映成趣,引来众多市民群众前来“打卡”。如今,越来越多的街角公园、口袋公园出现在市民身边,为美好生活点缀绿意。

多年来,我市以国土绿化提质增速行动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为引领,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累计造林178.2万亩,森林覆盖率已达42.33%,高出全省17.26个百分点,全市参加义务植树1879.98万人次、植树9709.96万株。

结合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围绕“绿起来”的整治目标,我市通过农村“四旁”植树推进乡村绿化,充分利用荒地、废弃地、边角地等开展村庄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建设。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绿色力量”的支撑不可或缺,这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也是信阳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去年以来,我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全面保护乡村绿化成果,有序推动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乡村建设项目深入实施,持续增加乡村绿化总量、提升乡村绿化美化质量,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截至目前,我市已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河南省绿化模范乡13个、国家森林乡村48个、省级森林乡村24个、省级森林特色小镇3个。

强机制优服务释放“生态效益”

“我们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助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以实际行动擦亮‘美好生活看信阳’的生态底色。”胡正友告诉记者,8月份召开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上通报了我市2021年度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的指标“蓝天碧水净土森林覆盖指数”位居全省第一,以环评审批为主要配合的项目保障、信用环境建设、企业权益保护等8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常态化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基础上,将每月7日作为“三服务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倾听企业、项目建设单位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建立问题台账,跟踪督办落实,限期解决。同时,为进一步健全长效服务机制,研究印发《市生态环境局优化营商环境十条》,制定强化主动服务、压缩审批时限、柔性执法检查、加速绿色转型等10条具体举措,实现惠企纾困政策直达市场主体,最大限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涉VOCs企业专项帮扶等各类企业服务活动28次,主动服务企业360家,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700余个,帮助企业降低治污成本1800余万元,受到企业的广泛认可。

全面推行线上审批,推行“不见面”环保审批,采用视频直播、视频录像、现场照片等方式现场勘察,采取专家函审、网络视频会审等不见面方式开展技术评估,最大限度为企业提供方便……市生态环境局这种“店小二”式的全程服务不仅推动了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更为企业落地信阳带来了阵阵清风,为全市营商环境注入新动力、新活力。

“当下,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深入贯彻落实‘1335’工作布局,牢牢把握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战略发展的机遇期,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以更高的标准和水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谱写信阳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谈及今后的环境保护工作,胡正友信心满满。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一个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的生态信阳正阔步走来。

记者:赵雪峰 李海 聂品 周涛

编辑:翟存鸣

审读:何海荣

审核:陈晓军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