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 青春信阳】浉河港镇:党建引领“添香”茶产业
2023-04-26 浏览量:0

大美茶乡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海燕 尹斌 通讯员 周以丽 许辉

春日,漫步浉河区浉河港镇何家寨山顶,漫山嫩绿映入眼帘,茶芽在阳光的照射下越发娇嫩,似要淌出油来。一株株茶树顽强地生长着。放眼望去,茶林间到处穿梭着茶农们抢抓时机采摘忙碌的身影,只见他们身挎茶篓,两手并用,掐准“一芽一叶”,快速放入篓里,在举手低头间,茶篓逐渐被装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巩固脱贫成效,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给群众带来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谈起党建引领,浉河区浉河港镇党委书记张成友如是说。

红绿融合绘就发展新蓝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浉河区浉河港镇党委、镇政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产业,产业旺强党建”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优势,探索实施“党建+主导产业”发展新路径,在生态产业领域上做实做强,努力将茶产业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产业来抓,加快形成绿色致富、生态富民的“茶香”产业链,初步形成了“以茶带旅、红绿相映”的产业融合发展良好局面,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成了凝聚群众的主心骨、带动发展的“领头羊”,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茶叶生产

党的十八大以来,该镇党委依托茶产业、旅游业、红色文化等优势产业基础,构建“党建+主导产业”发展主体,实现组织、队伍、活动三个党建资源共享,推动形成党建引领集聚、产业优势集群、科技人才集现、规模企业集中、辐射带动集显的乡村产业振兴大格局。同时,该镇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以茶为媒、茶旅融合”的产业发展思路,邀请专业团队对浉河港“红”“绿”“生态”等资源进行调研和规划,制定了浉河港镇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大对产业的培植力度,多角度、多渠道发展产业,切实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目前,该镇生态茶园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20万亩,先后荣获省茶产业发展明星乡镇、省级生态镇、省级特色旅游示范镇、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等一系列美誉。

红绿融合

党建引领夯实基础筑“堡垒”

2022年以来,该镇共创建农村“四星”支部1个,“三星”支部7个,“二星”支部9个。坚持抓党建促项目建设,2022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47.6万元,比上年增长23.3万元,18个村(居)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13个市、区派驻第一书记项目全部完成。完善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体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制度,通过教育培训、观摩交流、典型示范,全面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同时,加强对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实施村干部优化提升工程,重点从致富带头人、复转军人、大学生、返乡创业人员等群体中选拔村干部,全面提升了村干部整体水平。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重点,全面推行“党支部+经济实体+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推动强村富民。此外,该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的引领作用,在18个村(居)成立党员先锋队和志愿者先锋队,利用每月的党员活动日,组织他们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创文创卫及乡村振兴等工作,得到了群众的纷纷点赞,在全镇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加强。

文旅产业

产业发展开创茶旅新征程

近年来,浉河港镇抢抓美丽乡村建设机遇,以茶旅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努力实现农村面貌提升、茶产业提档、农民收入提高。

革命遗址

因地制宜谋项目是振兴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该镇利用区位和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和茶产业,逐渐搭建起一条由“明鸡高速”公路为轴,以何家寨茶园、文新茶文化广场、龙潭牌毛尖、董峰寺茶叶等茶业专业合作社为纬的茶旅生态旅游线路,在全镇建成了52000亩旅游观光茶园,成为观光、休闲、餐饮的打卡地。

创新突破促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条件。该镇充分发掘和利用本地红色教育资源,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景区品牌,培育以茶文化体验为重点的旅游产品,努力实现以茶带旅,以旅促茶。同时,把红色文化融入茶旅产业中,彰显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打造以“红色四望山,绿色生态茶乡”为主题的茶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深挖茶文化内涵,畅联旅游通道是发展乡村振兴的保障。该镇以“党建领航、企业唱戏”为抓手,先后协办、承办了多届信阳茶文化节、信阳毛尖开采仪式和全民饮茶日活动,并多方招商旺盛旅游产业。如今,何家寨露营基地、嘢有茶主题民宿、嘉木饮茶庄园带动游客日益增多,马家畈、龙潭村等沿环湖路各村党建引领乡村特色旅游发展,听茶歌、赏茶舞、习茶道、品茶餐等茶旅融合体验已经成为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支撑。

红色历史谱写文化新篇章

近年来,该镇通过开展“党史教育+红色旅游”,深挖红色文化,讲好四望山红色故事,做好四望山红色旅游,推动四望山红色精神传承发展。

红色旅游

不断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重视红色资源的传承与发扬。该镇通过对四望山新五师旧址群、白庙村李先念故居等进行保护性修缮,先后新建了红色四望山广场,完善了停车场、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红色四望山旅游道路和登山步道建设。同时,聘请专业团队,在镇文化中心建设红色历史教育展厅,逐渐形成了以红色展厅、红色四望山地标广场、李先念故居为载体,连成了一线的红色文化研、学、游长廊。

红色教育阵地作用不断增强。该镇通过开发“老君洞李先念办公旧址”“新四军五师前湾医院旧址”“前湾李先念故居”“新四军五师兵工厂旧址”等红色教育教学点,为周边党员群众开展革命传统主义教育提供良好的场所和平台。2022年,浉河港镇共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大批的红色旅游者和团队前来追寻红色足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活动,让红色革命遗址变为生动课堂,让参与者近距离感受到红色历史文化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红色旅游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该镇借助“红色旅游+茶产业”的联动发展,一“红”一“绿”两种旅游资源相互映衬,助力乡村振兴,红色旅游红利不断呈现,旅游资源点面结合,旅游线路更具全域性和紧密性。(图片由浉河区委宣传部、浉河港镇提供)

采访札记

抓党建就是抓关键

□见微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对于各级党委来说,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浉河港镇党委围绕构建“党建+主导产业”发展主体,实现组织、队伍、活动三个党建资源共享,推动形成党建引领集聚、产业优势集群、科技人才集现、规模企业集中、辐射带动集显的乡村产业振兴大格局,从而有效提高了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推动了该镇茶产业振兴。

树立一个观点。基于对党建重要性的认识,该镇党委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抓党建就是抓关键”的观点,努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政治优势,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谋全局、把方向,转观念、求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实现途径,促进党建工作新发展。

坚持两大理念。发挥党建工作在改革发展稳定事业中的核心作用,必须坚持“可持续”“动真格”两大理念。“可持续”,就是要注重长远和实效。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使点上的具体经验系统化,特色做法制度化,党建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可持续发展。动真格,就是要动真碰硬,触及人的思想灵魂。该镇党委探索开展实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程,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为重点,全面推行“党支部+经济实体+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推动强村富民,并形成常态化制度化。

抓好三支队伍。该镇党委始终把抓班子、带队伍、聚人才作为党委的核心工作,努力为全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狠抓领导班子建设,把领导班子作为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依据实绩用干部,切实提升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上挂下派、竞岗交流、设岗定责、搭建平台等举措,加快打造一支勤政、廉政、能政的干部队伍。狠抓精英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一名人才带动一方产业”的人才观,发挥党管人才的政治优势,创新人才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努力把社会各界精英特别是企业经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都集聚到党的事业中来。

对照五大标准。该镇党委按照“大党建”的思路,对照经济建设是否有新进步、社会管理是否有新加强、基层基础是否有新巩固、干部形象是否有新优化、群众满意度是否有新提高这五大衡量标准,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对镇、村、街道党支部书记每年开展党建绩效考核,对支部“一把手”按季度进行党建绩效评议,并将考核结果与升降去留挂钩,强化干部为民服务的责任心。在党建引领下,有效调动了全镇上下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层党建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

记者:周海燕 尹斌 周以丽 许辉

编辑:翟存鸣

审读:陈晓军

审核:刘翔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