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未来社区,是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1335”工作布局,把信阳建成“两个更好”示范区、美好生活目的地的重要抓手,也是打造“美好生活看信阳”城市愿景而高标准建设的未来生活先行范本,更是破解基层治理难点堵点的有效路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空间载体。
为全方位、多角度呈现信阳市美好未来社区的规划建设,信阳日报客户端今起陆续推出聚焦我市美好未来社区系列报道,旨在让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认识未来社区建设的“信阳方案”和现实样板。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庆芳
未来一词往往能引发人们的无限美好遐想。“未来社区”这一崭新的概念,如今正在信阳的土地上悄然“生根发芽”。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深入信阳革命老区时提出“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望。一年前,信阳提出建设未来人居科学城,全力打造“美好生活看信阳”城市品牌,把信阳建成“两个更好”的示范区、美好生活目的地。
“未来社区”的构想2019年在我国首次提出后,市委、市政府很快就如何推进人居科技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破解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阶段困局,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新型城市功能载体,把信阳未来社区建设工作正式提上重要日程,先后写入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报告、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市委书记蔡松涛在去年11月中旬举行的2022 国际人居科技与城乡绿色发展论坛上致辞中说,信阳将推动城市发展由开发型向运营型转变,塑造“生态休闲、健康活力、品质生活”的城市特色。在此次盛会上,美好未来社区列入信阳市首批未来社区试点项目。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功能单元,是城市文化融合、市民凝聚力和幸福感提升的重要场所。未来社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面向未来为特征、以高品质美好生活为中心的新型社区形态,不仅涉及城乡生活的品质提升,也是人居科技的集成感知平台,是科技惠民生的重要体现,更是关乎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据最新发布的《2022年信阳市人口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信阳市常住人口616.6万人,比2021年年末减少2万人。全市城镇常住人口319.2万人,比2021年年末增加2.8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97.5万人,减少4.8万人。
信阳历经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巨变,是人从农村向城市集聚的过程。集聚,既给信阳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在发展中也带来了新的困扰。未来社区建设是数字时代信阳市委、市政府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主动求变的实践探索。
数字技术不是万能的,但离开数字技术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万万不能的。立足生态优势,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机遇,信阳提出了“着力产业绿色崛起”,大力实施工业三年倍增行动,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
数据显示,2022年信阳市生产总值达3196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河南省前列。我市积极推动绿色转型,以未来人居科技产业为主线,积极构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1+1”产业布局。杭萧钢构、万华生态、小米等一批头部企业在信阳签约落地。绿色能源、绿色建造、生态家装、智能家居等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
作为信阳乃至河南省第一个城市未来社区试点项目,信阳市美好未来社区是推动城市建设由开发型向运营型转变的战略性、示范性工程。在产品的建筑、户型、装修等方面多维度作出突破之外,更有“一心三化十场景”顶层设计架构别具一格。通过对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交通、低碳、建筑、物管、治理、文化等十大场景的塑造和持续运营,在同一社区内,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围绕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实现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和项目综合价值提升,最终构建出市民向往的美好生活。
未来社区建设是一个全新课题。按照信阳总体规划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前两年是未来社区建设的启动阶段,今年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未来社区项目建设试点经验,再用两年时间在全市培育建设15个“综合试点”项目和“专项试点”项目,力争到2025年形成未来社区项目的“信阳模式”和“信阳经验”。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住房让人民更幸福。市长陈志伟就未来社区建设指出,既要注重外在形态,更要重视内在肌理,进一步优化设计、科学布局,把未来社区建得更智慧、更便捷、更宜居,不断满足老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好未来社区供图)
(下期请看聚焦我市美好未来社区系列报道(中篇)《如火如荼的美好未来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