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不断加强五家“国字号”法庭间工作联动、机制衔接、资源融合、优势叠加——
“五指攥拳”助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今天,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继成都、长春之后,全国第三家互联网法庭,也是全省唯一设在基层法院的“国字号”法庭——苏州互联网法庭揭牌成立,集中管辖苏州市辖区内应当由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的第一审特定类型互联网案件,开启了涉互联网案件专业化审判的新篇章。
随着苏州互联网法庭的揭牌运行,苏州同时拥有了知识产权法庭、破产法庭、国际商事法庭、劳动法庭、互联网法庭等五家“国字号”法庭,苏州中院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五家与营商环境密切相关专业法庭的法院。
统一裁判尺度,依法开展平等保护
依法开展平等保护,有助于营造公平、稳定、可持续的营商环境。
为依法开展平等保护,苏州中院围绕加强业务协同、资源共享、上下联动等方面,在原有“四庭协同”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五庭协同”机制,专门成立协同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协同工作机制实施意见,建立协同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专业化审判在优化资源配置、统一裁判尺度、强化规则引领等方面的优势,凝聚审判合力。同时,坚持国企民企平等对待,出台助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实施意见和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实施意见,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坚持内资外资一视同仁,设立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自由贸易区法庭,出台服务保障RCEP高质量实施工作意见,研究涉RCEP具有前沿性和典型性的法律问题,积极探索建立与苏州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相适应的司法保障机制,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2021年年初,刚成立不久的苏州国际商事法庭敲响新年第一槌,作出首例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裁定,身处乌克兰的当事人Viktor难掩激动,隔着屏幕与法官用英文沟通,并伸出双手竖起大拇指点赞。
斯芙拉玛特有限公司位于基辅第聂伯河畔,Viktor是公司代表人。该公司与苏州市一家材料商签订合同购买钢卷,并支付了近8万美元预付款,对方一直未交货。
双方对于案情事实没有异议,争议焦点集中在程序上。开庭时,被申请人就提出,仲裁材料的送达存在瑕疵:“DHL国际邮件的收件人栏中,填写的英文地址错误,没有有效送达,所以对上述裁决应不予承认。”
经法庭审查,送达地址栏中虽然有一个字母的拼写错误,存在瑕疵,但送达信息能够直接对应被申请人的地址,而且所有材料均得到了被申请人方签收,所以送达是有效的,据此作出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裁定。庭后,被申请人一方承诺会尽快履行,支付款项。
平等保护还体现劳动者与企业的“双保护”上,苏州劳动法庭自成立以来,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与维护企业正当发展利益并重。一方面,着力保护劳动者权益,依法支持劳动者关于劳动报酬、解雇保护、社保待遇等方面的合理诉求,让劳动者充分享有奋斗回报、享受发展成果,最大程度激发劳动创造力,赢得发展优势。另一方面,依法支持企业正当履行建章立制、调职调岗、解聘解雇等管理职能,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与正当发展利益。苏州劳动法庭审理的外卖骑手“被个体户化”案,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裁判规则被稳定就业司法意见吸收,业界评价该案“意义深远”,为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推动平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动范本。
公正审判、平等保护无处不在。在被誉为全球轮胎行业“世纪大战”的专利侵权系列诉讼中,苏州知识产权法庭依法判决国内企业赔偿荷兰某公司650余万元,这是全国首例精细化计算技术贡献率的专利侵权案件,对解决司法保护难题提供了“苏知”方案,多家国外主流媒体称其“会增强在华国际投资者的信心”。
形成协同效应,让更多企业敢投敢闯敢干
今年伊始,苏州奏响“四敢”最强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力推动实现苏州制造业综合实力的再一次跃升,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助力推动“四链融合”,苏州法院有基础、有优势,也必将有新作为。
近年来,苏州法院紧密围绕优化地区营商环境的创新、竞争、开放、劳资四个核心维度,充分发挥“国字号”专业法庭的平台优势,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优化破产审判机制,提升涉外商事审判水平,不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互网案件审理,统筹推进“国字号”专业法庭协同发展、增强合力,极大地延伸了司法职能,形成协同效应,切实将平台优势转化为苏州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成为苏州独具特色的法治竞争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过去一年,苏州知识产权法庭秉持最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念,充分发挥“跨区域集中管辖”和“国家层面知识产权上诉审理机制”优势,狠抓执法办案、树立标杆裁判,依法审结了全国首例操纵搜索引擎检索结果的“万词霸屏”案、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判赔5000万元的“德禄”商标维权案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案件,先后获得国家级荣誉15项、省级荣誉21项,5起案件获评全国性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实现了苏州法院获评数量的历史新突破。
办理破产案件,是衡量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自2020年12月成立以来,苏州破产法庭紧紧围绕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充分发挥破产审判在优化市场资源配置、补齐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短板、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不断创新制度应用,主动延伸服务作为,为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服务。
提升涉外商事审判水平,有助于市场主体放心投资、舒心发展。苏州国际商事法庭自成立以来持续深化精品战略,提升涉外商事审判专业化水平,已受理涉外商事等与外向型经济相关的案件2000余件,涵盖跨境投资、生产、服务、贸易、金融等多个领域。
和谐有序的劳动关系,事关广大劳动者和企业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苏州劳动法庭自成立以来,不断擦亮劳动人事审判品牌,努力打造权益保护的展示窗口、规则探索的实践基地、专业化审判的试点平台,为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伴随着数字经济迅猛发展,苏州涉互联网案件呈快速增长趋势,法律适用和司法服务保障方面也不断涌现新需求、新挑战。新揭牌运行的苏州互联网法庭一方面通过专门审理涉及网络购物、虚拟财产权属、互联网人格侵权等数量较大、专业性较强的“云案”,不断构建裁判规则体系,为互联网空间定标尺、明边界;另一方面强化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不断创新“云审”机制,为人民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加多元的司法服务。
“从之前的‘四庭协同’到互联网法庭加入后的五庭共振、扩容增效,必将构建起一个更大体系,形成更大合力,达到助企措施更精准、权利保护更全面、裁判导向更鲜明、司法服务更系统的效果,并在促进规则制定、基层社会治理、审判方式现代化等方面起到探索和推动作用。”苏州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韦炜表示,“五庭协同”好比五指攥拳形成合力,必将助力打造苏州最优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强化“院庭协同”,助力企业化解矛盾谋发展
去年3月,苏州中院首个“四庭协同”巡回审判点在昆山法院正式揭牌成立,进一步将苏州四家“国字号”法庭的独特优势引入昆山,优化跨层级诉讼服务体系,拓展多维度职能延伸路径,更好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和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近年来,苏州法院努力当好定分止争的裁判者和一路护航的服务者,完善全周期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助力企业及时化解矛盾、轻松上阵一心谋发展。
加强“国字号”专业法庭与基层人民法院的沟通联络,建立“院庭协同”机制21项,开展“院庭协同”活动37场次,不断扩大辐射效应,并依托巡回审判点搭建“基层法院诉前联调+专业法庭司法确认”多元解纷机制,促进矛盾纠纷高效化解。除在昆山市人民法院设立首个“四庭协同”巡回审判点外,联合姑苏区人民法院建立“古城法韵院庭协同”机制,为古城保护更新发展注入法治新动能;联合太仓市人民法院设立对德合作司法服务工作站,全方位服务德企发展;与相城区人民法院联合搭建涉数字经济企业司法服务平台,助力“数字化发展第一区”建设;与常熟市人民法院共同构建破产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协作机制,切实解决破产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各类隐患和突出问题;与虎丘区人民法院合力打造数字天平法律服务工作室,帮助跨境电商防范经营法律风险;与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联合开展涉外用工法律沙龙,服务建设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
“对企业来说,纠纷化解质效的提升,节省了时间、经济、机会成本,这就是最重要的营商环境。”苏州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包刚表示,协同发力,织密解纷一张网是“五庭协同”服务营商环境最见成效之处。
2021年以来,苏州中院联合市金融、保险行业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等构建金融纠纷联动化解机制。全市法院入册特邀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分别达到180个、1664名,成功化解纠纷4万余件,实现特邀调解力量与解纷数量“双倍增”。苏州法院积极对标“世行标准”,由苏州中院牵头的执行合同、办理破产等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均位于全国前列。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创造上大有可为。”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蔡绍刚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苏州中院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关于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最佳比较优势工作部署,全力打造“五庭协同联动”工程,加强各专业法庭之间的工作联动、机制衔接、资源融合、优势叠加,进一步延伸审判职能、优化司法服务,并形成协同效应,合力打造苏州司法最优品牌,为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苏报记者 王小兵 苏报通讯员 艾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