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历史文脉延绵不绝
文化遗存璀璨丰富
自然人文交相辉映
一直承载着大家对美好的想象
6月10日
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苏州,又获大奖啦
6月10日,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上,苏州博物馆“依托科技+精细化管理赋能博物馆绿色低碳转型”入选全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名单,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国家文物局首次开展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遴选推介活动。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申报的《苏从何处来》系列短视频入选2023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精品项目名单。
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系列活动中,“苏州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探索实践”入选2023年全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
苏州博物馆
“依托科技+精细化管理
赋能博物馆绿色低碳转型”
苏博积极探索创建
国内首座运行碳中和博物馆
通过绿色低碳转型
预计降低电能消耗25%以上
提升系统效率20%以上
节能收益150万元/年
苏州博物馆本馆是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名作,是世界建筑史上绿色可持续发展案例中的典范。
2021年新开放的苏州博物馆西馆是另一个优秀的绿色博物馆建筑案例,博物馆在设计上采用独立而又联通的10组方盒子形态,增加自然光的利用率,降低能耗,室外的博物馆广场则最大化实现绿色植物覆盖,实现小气候的良性循环。西馆在设计上延续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行动理念,实现了功能扩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今年3月,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等一行在参观苏州博物馆西馆时对此赞赏有加,认为一个近5万平方米的大型博物馆建筑能够做到如此环保,是一种值得鼓励的创新。
《苏从何处来》系列短视频
《苏从何外来》
是由苏州广电传媒集团(总台)
联合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制作的
苏州地域文明探源系列短视频
2022年11月28日,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启动,苏州成为国内首个实施文明探源工程的地级市。为呈现苏州地域历史文化研究成果,苏州广电传媒集团(总台)联合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策划推出了苏州地域文明探源系列短视频《苏从何处来》。
作品结合苏州考古研究所
关于中华文明探源的研究成果
聚焦太湖流域文明源头、
苏州史前文明发现历程、吴文化探源
苏州古城发掘及人口迁徙和文化交流
五个重要文明探源课题
解开历史之谜
揭示苏州文化的深刻内涵
整个拍摄过程贯穿了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从博物馆到考古遗址,从现在到过去。以考古专家作为“探源解读人”带领大家共同重返发掘现场,串联起考古、展陈和研究的时空关联,讲述苏州地域文化、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传奇故事。
截至目前,《苏从何处来》已完成15集作品制作,并在苏周到客户端、看苏州客户端首发,随后在全网各新媒体平台推广。
“苏州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探索实践”
苏州
精心实施“古城细胞解剖工程”
为一屋一院一井作深入体检
以数字孪生技术
“焕发”古城新生
2014年起,苏州逐步构建数字化保护体系,目前已完成以古城为核心的420平方公里实景三维模型,让《平江图》加速数字孪生。登录“苏周到”App的“数字古城”,即可深度体验高度还原的园林景观。
2020年,“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展开,54个街坊、14.2平方公里内的房屋、古井、古树、桥梁等每一个“细胞”,得到全面、深入的画像。每一处无名院落都有“身份证”,解剖式普查为古城保护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数字应用
水韵灵动的城市风貌
吴风悠扬的城市氛围
经济勃发的城市活力
雅致惬意的城市生活
正让“苏式生活”更加令人向往
源远者流长
根深者叶茂
历史文化遗产
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得益于系统性保护
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
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
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
正在苏州大地上不断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