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对于年迈的人群来说,不仅是基本的生活需求,还是安全感、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小食堂,大民生。 从“吃得到”“吃得起”再到“吃得好”,老年人的就餐问题向来是民心所系。近年来,苏州从解决老年人最关心、最迫切的用餐问题入手,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搭建起类型多样、广泛覆盖、便利可及、平价优质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截至目前,苏州全市共建有助餐点2059家,助餐对象覆盖全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初步形成了“15分钟助餐服务生活圈”,让老年人就近就便吃上暖心饭、放心菜。
从食材到餐桌每个环节都很用心
中央厨房明厨亮灶让老人吃得放心
早上6点,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社会福利中心的中央厨房已是一派忙碌景象,厨工阿姨熟练操作着自动化设备清洗菜品,随后厨师团队开始当天的烹饪工作,翻炒、抖锅,在大厨们精湛的技艺下一份份色香味俱佳的餐食即将出炉,紧接着冒着热气的饭菜被分装在保温箱中,“兵分多路”配送至园区南部片区24个助餐点80余个小区,大概在11点左右,辖区范围内的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气腾腾、营养均衡的午餐。
作为园区老年助餐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从2021年10月起,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社会福利中心的中央厨房正式运行,以统一配餐的方式打破社区界限,为包括金鸡湖、胜浦、斜塘街道在内的24个助餐点、80余个小区提供集中配送助餐服务,至今已累计服务老人近10万人次。
为保证“舌尖上的安全”,中央厨房1500平方米的空间,引进智能化厨房设备,建成包括食品清洗、食品加工、食品烹饪、消毒等自动化流水作业线,打造“自动化厨房”,实行标准化、专业化生产,让整个制餐过程更加标准可控。
“我们每天安排值班人员对食材的外观品相、新鲜程度、品质好坏、规格型号、票物相符、出厂源头、检疫检测报告等7个环节依次检查,严把食材的源头关、质量关、过程关、验收关,确保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中央厨房相关负责人张风义说,自从采用中央厨房按需订餐、统一制餐、配送分餐、服务就餐的模式后,助餐效率大大提升,目前该厨房日均最大供客能力超过3000份,有效破解了园区老年人“舌尖上的难题”。
“我们是老小区,助餐点空间有限,中央厨房统一配餐,不仅省去了厨房空间,节约了场地,食品安全和营养更有保证,实实在在解决了老年居民的吃饭难题。”东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说。
“自从家门口的助餐点开业后,我基本每天都来吃,一个人开伙比较麻烦,这里的菜不错,荤素搭配很有营养。”家住新馨社区的邱老伯说道。
为了打通老年人就餐“最后一公里”,2010年,苏州率先在全省开展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建设。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民生实事项目的推进,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开设现场烹饪的老年中心食堂232家、家门口就餐服务站599家,另有1228家助餐点可通过预订实现送餐上门,并建立了助餐点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为主的送餐队伍,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用餐需求。
“指尖”点餐刷脸支付
科技创新助推养老服务“弯道超车”
人口老龄化程度还在持续加深,而科技创新正助推养老服务实现“弯道超车”。依托智能化设备,不仅让助餐配送变得可看可控可追溯,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 而且不少助餐点还支持居民通过刷脸、刷卡、扫码等自助选购,为老年人用餐提供更加多元的便捷服务。
中午时分,姑苏区沧浪街道潼泾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餐厅里,飘出阵阵饭菜香味。今年52岁的叶瑛在活动室读完报后,来到餐厅选好盐水鸭腿、素鸡烧肉、韭菜绿豆芽和白菜汤。她在窗口的刷脸支付设备前一站完成支付,一份营养美味、干净卫生、方便快捷的午餐就搞定了,“一顿饭15元,三菜一汤,荤素搭配合理,真的好吃不贵。还有很多其他套餐和炒菜、卤菜可以选择。”叶瑛感慨地说,简简单单一顿饭,却让居民吃出了更多的幸福感。
食堂开业两年多来,叶瑛几乎天天来,用脚给这处助餐点投了一票。而除了“堂食”,助餐点还提供送餐上门服务,为高龄、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便利。
“我们在整个姑苏区日均供餐量达到1600多份,姑苏区80周岁以上老年人购买助餐服务时,可享受每人每餐2元的助餐补贴。” 潼泾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相关人员表示,为了提高食堂运作效率又能精准将优惠补贴给到符合条件的老人,在支付环节引入智能技术,“刷脸”实现人员识别、精准补贴和无感支付,解决了使用实体补贴卡时,老人担心掉卡、食堂担心冒用这两大痛点。
“你放心,我现在自己也可以点餐了。社区工作人员很热心,帮着我在自助机上就搞定了。”在金阊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刚刚吃过午饭的高阿婆正在和女儿视频聊天。高阿婆所说的自助机,就是设在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的“姑苏·惠服务”政务自助一体机。目前,通过将“幸福助餐”服务从自主选择就餐点、订餐、配餐等全过程一体化信息系统嵌入“姑苏·惠服务”政务自助一体机,姑苏区实现了在线下自助设备“一键预约”的订餐服务,市民动动手指就能实现助餐预约,让老年人切实享受到自助化服务、数字化红利,以“私人订制”来深度提升“享老体验”。
“爱心厨房”集结慈善助力
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米”
上午10点30分,家住娄葑街道家和社区的赵月华从社区志愿者的手中接过了一份冒着热气的爱心午餐。这份爱心午餐出自娄葑街道的“爱心厨房”。今年82岁的赵月华,是一名独居老人。由于住在6楼,又没有电梯,饱受爬楼之苦,买菜做饭对她来说苦不堪言。“自从有了爱心厨房,我足不出户就能吃上饭,简直太幸福了。” 赵月华告诉记者,“爱心厨房”解决了她居家养老生活中最大的难题。
在娄葑街道,像赵月华一样被一顿饭困扰的老人不在少数。为解决老人吃饭难问题,娄葑街道在精准排摸辖区老人用餐需求后,探索推行“居家养老——爱心厨房”公益类非营利性助餐项目,为高龄、失能、独居老人提供精准化助餐服务。
每餐一大荤、一小荤、一素菜、一汤加一饭,餐标是12元。居住在娄葑街道辖区范围内且失能、残疾、独居的市级及市级以上劳模,免餐费;居住在娄葑街道辖区范围内、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失能、残疾且独居的(或95岁以上)动迁社区户籍老人,每餐个人承担3元;居住在娄葑街道辖区范围内、具有娄葑街道户籍、年龄在80周岁以上的失能、残疾且独居的(或95岁以上)城市社区老人,每餐个人承担9元。差额部分由爱心资金池补充。
为了让老年人能够足不出户吃上热乎饭,“爱心厨房”通过“爱心企业+社区社工+爱心志愿者”的接力模式,为社区老人提供从厨房到餐桌的“点对点”供餐服务,让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助餐服务。目前“爱心餐”覆盖街道26个社区161名老人。
小小的爱心厨房,承载的是家的味道,也传递着爱与温暖,折射出苏州这座城市的文明之美。我市探索“政府补一点、个人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模式,着力解决居家老人特别是经济困难和空巢、独居、高龄等特殊困难老人“吃饭难”问题。“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发放助餐点建设、运营补贴1048万余元。
“适老餐”按不同套餐进行定价,一般在10元至25元之间。经济困难、空巢、独居、高龄等特殊困难老年人购买助餐服务时,可享受用餐补贴。张家港市镇两级财政按每人每餐4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常熟市、太仓市、相城区设立惠老助餐慈善项目,为辖区老年助餐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苏州市慈善总会(基金会)投入50万元,联合苏州高新区慈善总会(基金会)、苏州吴中区慈善总会(基金会)等试点开展为老助餐项目,全年将向1000多名生活困难老人提供午餐补贴或送餐服务。
(苏报融媒记者 林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