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涛 文/图/视频
8月31日,浉河区浉河北路琵琶台广场华灯初上,“文明信阳美好夜、书香非遗悦浉河”之“非遗好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如期举行,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打卡。
琵琶台,前身是信阳古八景之一的长台古渡,古称“长台渡”,是明清时代重要的淮河渡口,是盐、粮及其他物资的集散地,从古繁华至今。“非遗好市”搬到琵琶台下,能否串联起信阳的历史记忆,传达出独特的沉浸式中式浪漫?记者昨日在琵琶台见证了灯火阑珊间的市井繁华。
绾青丝,描红妆,着汉服,赏茶艺……在位于琵琶台室内的浉河区图书馆,“图书馆奇妙夜”活动如火如荼举行。国学爱好者们一起尽享传统文化之润泽,在非遗点茶中体会国风美学的雅致,在传统诵读中重温国学经典韵律。浉河区文广旅局党组成员董娜向记者介绍,活动旨在通过公共阅读搭建非遗桥梁,唱响书香旋律,传播传承非遗文化,助力夜间经济发展。
此时的琵琶台广场,岩画、面塑、剪纸、布艺、烙画等20余个非遗项目组成的市集一字排开,各个展区聚满了人。“这个糖人,可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吃的。”市民李先生手指着一块形似蝴蝶的糖人向其女儿笑着说道。在糖画展区,非遗传承人在铝板上来回浇铸糖稀,画出造型后粘上竹签,再用刀铲起,一幅栩栩如生的作品便完成,引来阵阵叫好声。
在花鸟字画展区,老师傅凭着精湛的技艺、流畅的文笔,巧妙地融字画于一体,不仅表达出吉祥、喜庆、祝福等多种内涵效果,而且字中隐有龙飞凤舞、鸟雀翻飞、蝴蝶戏花、虫鱼游戈相映成趣,市民游客百看不厌;叶雕展区,一幅幅色泽自然、薄如蝉翼,清晰雕刻信阳元素的叶雕作品,令小朋友们好奇不已……
如果说一众非遗项目拉近了传统与现代,那么活动中的非遗美食荟萃,算得上夜市里顶流的信阳味道。在现场“信阳十宝”展区,姜汁软糖、板栗汁、橡子粉、葛根饼等食品一应俱全;石凉粉展区,市民游客品尝体验清清凉凉的丝滑口感,感受夜间信阳的惬意;毛尖文创茶饮展区,汉服小姐姐品毛尖茶,持文创茶饮打卡拍照。
在现场,“非遗好市”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非遗好市”作为2023“非遗点亮老家河南”活动在信阳孵化的全新文旅产品,提出非遗共创概念,以市集、演艺、沙龙等形式促进信阳青年和传统非遗人的合作极大调动了信阳非遗人的创新积极性。同时,作为非遗点亮文旅场景、点亮城市夜经济等的创新计划,将成为浉河夜经济的新亮点。
据了解,“非遗好市”活动由浉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浉河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浉河区图书馆、浉河区文物非遗保护中心承办,浙江财经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信阳市燕归来汉服工作室、河南省烽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活动时间为8月31日—9月2日。期间每日18:00至21:00,广大市民可在此间到场赏非遗、品美食,乐享非遗文化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