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让寻根更有依据——访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蔡运章
2023-09-15 浏览量:0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蕾 /文 王安珂 图/视频

“信阳地处淮河流域,是南北气候的交汇地带,也是中原文化和楚国文化交融的地区。信阳气候温和,农业经济发达,可以说是物华天宝。”9月13日下午,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蔡运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正是因为这样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农业生产资源,所以我国古代商周时期,许多中小诸侯国都在这里繁衍生息。但这些古国的发展状况如何,既需要有文献记载,还要有考古发现来证明。

“从考古这个角度来研究信阳古国的历史文化,对商周历史文化研究有重要意义。同时,信阳地区的历史文化面貌也被考古学证明有实证价值。”蔡运章表示,多年来,信阳地区从寻根问祖、历史文化研究这个角度来举办纪念活动,对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凝聚力以及促进信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寻根问祖就是要回答我们是炎黄子孙。炎黄子孙下面还有好多姓氏,姓氏就是我们血缘的一个符号,很多家谱和史书上都有记载。可文献是这样记载的,但能不能得到考古证实?只有通过考古发掘,才能证明史书的记载。”当记者问及考古与寻根之间有何联系时,蔡运章说,寻根问祖不光停留在史书记载上,要通过考古发现实物,让文物活起来,大大提升了寻根问祖的可信程度。

相关链接>>>

信阳地区商周古国的考古发现及其重要意义

□蔡运章

信阳地区位于淮河上游,包括罗山、光山、新县、息县、淮滨、潢川、商城和固始诸县,是我国古代中原与东南地区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重要通道。自远古到商周时期,这里的方国主要有番、黄、息、蒋、蓼、赖、樊、弦、江、褒、白、东诸国,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番是商周时期的著名国族。据《荀子.宥坐篇》记载:“文王诛潘止。”“潘止”是商代潘国的首领。周代先后有姬姓番(潘)国和芈姓番(潘)国,两个不同的国族。

黄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封国。据《世本.氏姓篇》记载:黄氏,陆终之后,受封于黄,后为楚所灭,因以为氏(秦嘉谟輯补本)。《潛夫论.志氏姓》记载:皋陶“事舜”而被赐为“嬴”姓。梁、葛、江、黄、徐、莒、蓼、六、英,皆皋陶之后也。这说明“黄”是皋陶之后的嬴姓封国。 蒋是西周初年分封的姬姓国族。《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载:“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这说明“蒋”本是周公后裔的封国。关于蒋国分封的地域,史学界有不同的说法:一是期思故城说,二是固始蒋集说,三是光州仙居说,四是尉氏蒋城说。上述四说,当以期思故城说最为可信。其余三说,均较晚出,当是蒋氏后世支族分居迁徙的结果。

姬姓息国是周代的著名国族。公元前,楚国攻灭姬姓息国,而分封楚大夫为“息公”,是为芈姓息君。《春秋左传词典》说:“息,姬姓国,今河南息县。后为楚邑。”这说明“息”本是西周初年的姬姓封国,在今河南息县境内。(论文节选)

记者:韩蕾 王安珂

编辑:翟存鸣

审读:何海荣

审核:徐立明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