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宁沿江高铁明天开通运营
2023-09-27 浏览量:0

经过近5年的建设,沪宁沿江高铁将于明天(9月28日)开通运营,今天(9月27日)下午,沪宁沿江高铁新闻发布会在常州武进举行。

沪宁沿江高铁是继京沪铁路、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高铁建成通车后,上海至南京间的第四条铁路通道,也是上海至南京间投用的第二条城际铁路。这一高铁的开通运营,进一步加密了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对助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长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骨干线路,沪宁沿江高铁起自南京南站,途经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五市,至太仓站,接入沪苏通铁路(一期),利用沪宁城际铁路进入上海,设计时速350公里,正线全长278.53公里。全线共设南京南、句容、金坛、武进、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8座车站,其中新建站房4座(句容、金坛、武进、江阴),改建站房1座(常熟)。

江苏省铁路集团介绍,沪宁沿江高铁先导段于2018年10月8日开工建设,2019年4月10日全线站前工程进场施工,2022年9月开始全线铺轨,2023年5月开始静态验收,6月15日开始联调联试,8月16日启动试运行,目前已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沪宁沿江高铁开通后,沿线城市将正式融入沪宁“1小时交通圈”,并与全国高铁网联通,去往长三角主要城市以及华南、京津冀、中西部省会等城市将更便捷,形成一条赋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动脉”。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省铁路办公室表示,沪宁沿江高铁的开通,对于织密江苏铁路网、提升沪宁之间运输大通道的整体功能、加快构建江苏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沪宁沿江高铁的“特色路”

1、创新之路。沪宁沿江高铁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多项技术研究突破,全线共有 7个科研课题通过验收,7项工艺工法得到成功应用,28项新材料被国家授予专利。例如,通过常州特大桥滆湖段跨越长大水面通信覆盖关键技术研究,解决了高铁列车通过大面积水面时手机信号减弱等难题,实现5G信号全覆盖;江阴站站台智能照明管控系统可实现列车到达前5分钟自动提高照明灯亮度、列车驶离后10分钟自动降低照明灯亮度,用电节能管理更“聪明”。

2、精品之路。各参建单位通过引进各类智能化生产设备、建立智慧管理平台等多种措施,努力提升施工质量,倾力打造百年精品工程。句容站站房在施工中运用机器人铺贴地面石材,定位误差小于0.1毫米,作业效率较人工提高超过10倍,该项成果获得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创新大赛暨第一届“姑苏杯”长三角智能交通创新技术应用大赛优秀奖;在常熟站北站房建设中,建设单位应用VR技术和专业3D造型软件进行内装施工,最终把复杂精美的图纸变成令人惊叹的现实。

3、人文之路。沪宁沿江高铁突出源头设计和文化传承,凝练形成“驰聘江南,品味水韵”的文化主旨,建成了一系列别具风采的特色站房,展现了各地山水人文的独特魅力。句容站站房设计以“道法自然、生态句容”为理念,描绘出茅山古建筑的飞檐形态。金坛站候车室内长136米、高4米的铝板雕刻画,立体再现了漕运、粮仓、盐仓等大运河历史风貌。武进站站房以“山水连绵 园意新城”为设计理念,表现了武进的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自然特征。江阴站站房以“江尾海头、巨轮启航”为设计理念,站房外立面像一片波浪,状如巨轮的屋盖恰似江中泛舟。

同时,沪宁沿江高铁张家港段结合区域特点和城乡需求,将铁路桥下原有空间改造成活力十足的运动公园和时尚新潮打卡点,实现了高铁与人居两相宜的协同发展。

4、绿色之路。沪宁沿江高铁建设中实行严格的环保措施,着力打造“生态高铁”。例如,在施工中启用环水保信息化管理系统,将水、大气、噪声等监测终端接入管理系统平台;将原设计32米标准梁优化为40米简支箱梁,并在沪宁沿江高铁首次大规模应用,使滆湖大桥桥墩数量由240个减少至198个,占用水面面积有效降低17.5%;采取植草种树、增加草皮挡墙等复垦绿化方式,生态利用弃土造地1850亩,实现生态和经济双赢;组织开展“以湖养鱼、以鱼净湖”增殖放流活动,累计向滆湖国家级鲍类种质资源保护区投放链、镛、翘嘴鲍、黄颓鱼等土著品种和净水控藻型鱼类约1600万尾,有效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通过多物种植被的合理规划,制定具有地域特色的专项绿化方案,打造铁路沿线“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美丽景观,为生态环境注入了持久的绿色生机。

(苏报融媒见习记者 葛皓珺 记者 徐蕴海 文/摄)

来源:引力播

编辑:翟存鸣

审读:陈晓军

审核:刘翔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