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乡味 觅乡音 叙乡情 信阳根亲文化节民俗文化市集持续火爆
2023-09-30 浏览量:0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涛 文/图

“听着信阳民歌,看着非遗表演,吃着信阳土特产,家门口的这三个‘展’办得可真好。”9月30日晚,第十一届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民俗文化周活动在百花园东西中轴线如火如荼进行着,家住羊山新区的杨女士一边赶着“集”,一边兴奋地告诉记者。

记者在展会现场注意到,百花园西广场北侧城市书房内,展示着63个姓氏500余本族谱、家谱以及能够唤醒信阳姓氏入闽迁台历史记忆的书籍。今年66岁的陈先生挑出一本《故土深情》认真翻看着。在书房门口,王颖、王俊等6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红榜高挂,市民们驻足观看,感悟氏族家风传承的力量。在百花园西侧广场设置的姓氏文化智能互动体验项目,吸引着众多市民前来,了解姓氏文化、接受姓氏科普。

“家风传承的力量,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陈先生告诉记者,“家风的力量——族谱展,让我们感受到信阳人民的优良家风家训,充分展现出了老区人民新时代良好形象和文明风采。”

记者注意到,在百花之窗旁边的摄影展区,展示着百余幅摄影作品,在西广场南侧城市书房,包含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粉画以及综合材料等类型的绘画,以及诗、词、歌、赋等为主要书写内容的书法。无论是摄影作品还是书画作品,内容都是以信阳人文风物、姓氏根亲民俗文化、城乡变迁、红色革命、历史古建筑、名人故居等内容为主题,一些年纪稍长的市民团聚在这些作品前,回忆申城往事,聊聊今日之申城,无限感慨。

作为本届根亲文化节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梦萦故园·老家记忆——乡情展”同样吸引着众多市民及游客前来“打卡”。在非遗国风市集,面塑、剪纸、木艺、布艺、草编、木板烙画、竹编、葫芦、叶雕、木板笔画、淮滨泥塑、钩编、刺绣、汉服体验、古风妆造、汉服拍摄等非遗展示区,20个非遗项目、5家大学生文创、15家信阳文创共同参与,艺人们以各种大众喜爱的玩具、器物、民间手作,与市民游客进行互动式创作。在非遗国风演艺区,百花之窗西侧的表演舞台上,豫剧、京剧、民歌、大鼓书音乐戏曲类非遗项目轮番上演,主客互动性与体验感“拉满”;百花之窗东侧的皮影戏台前,小朋友们早早地期待着好戏开场。

“这个假期真的是太有趣了,我太喜欢了。”在现场,见到有汉服小姐姐、小哥哥巡游穿梭市集间,市第十三小学二年级小朋友周子又连忙邀请他们带着自己合影。家住平桥区的张文鹤小朋友忍不住走上大鼓书台上,一边与艺人开心互动,一边召唤着家人为其拍照留念。

非遗文化好戏连台,信阳特产同样让人留恋。

在“根亲信阳·滋味故乡——乡味展”上,“两茶一菜”和独具信阳特色的绿色食品,让人们体会到一场原汁原味、淳美鲜香、温暖走心的根亲美食乡味展。7家信阳品牌茶企充分展示着信阳毛尖绿茶、信阳红茶、信阳白茶等;几家信阳品牌油茶企业展示着信阳油茶发展现状,通过活动促进信阳油茶特色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10家本地品牌预制菜参展商,极力推广着信阳预制菜和优质绿色食品特色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15家绿色食品道地食材企业,甄选了弱筋小麦、水产品、茶产业等类别的实物进行展示销售;无量酒馆内,五谷春、鸡公山、粮者酒业等信阳本地白酒和其他特色酒企业在现场开起了直播,传播着香飘千年的信阳酒文化。

“这是一场温暖走心的节会,致力于打造成一场活色生香、温暖走心的根亲文化盛宴;这是一场创意驱动的实践,让市民朋友能够获得高品质的沉浸感和体验感;这是一场消费引领的盛宴,通过‘线上倒流,线下引流’方式,拉动我市消费增长。”在现场,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三展”活动持续至10月6日,期待广大海内外朋友和乡亲市民亲临现场,体验豫南民俗,品尝信阳味道。

记者:周涛

编辑:翟存鸣

审读:陈晓军

审核:刘翔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