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长喜 文/图/视频
12月1日,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系统性多学科协作信阳专题培训班举行。培训班上,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正式为我市多家医院进行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系统性多学科协作网“合作基地”“协作伙伴”授牌,标志着信阳市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跨入新的历史时期。
培训班上,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财务部谢鹏对人体捐献器官获取收费和财务管理办法进行了解读;树兰(杭州)医院器官移植办公室副主任朱志坚分享了器官捐献工作经验;郑州人民医院医务科副主任王亚方解读了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相关政策;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ICU副主任王红宇讲授了供体的评估和维护相关知识。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0万名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只有1万名患者才能等到合适的器官,器官供体缺口巨大。我省于2011年7月获批成为人体器官捐献试点省份,启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自启动以来,我市的人体器官捐献事业稳步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登记器官捐献志愿者31780人,累计完成人体器官捐献73例,捐献肝脏、肾脏等大器官200个,挽救了部分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信阳市红十字会2019年至2022年,连续四年被省卫健委和省红十字会联合表彰为“河南省人体器官捐献先进集体”。下一步,我市将依托协作网各合作单位,联合郑州人民医院,科学筹划前景,创新工作模式,组织能力培训,凝聚各级医疗机构和红十字会力量,进一步提升全市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