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地名,沉淀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文脉基因,也承载着记忆里的乡愁。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拥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虎丘街道,近期在地名文化上下了不少功夫,将辖区地名背后的文化传承进行了系统化整理,向市民游客宣传辖区地名文化,邀请他们“深度”姑苏。
“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在姑苏区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中,“虎丘路”榜上有名。它是通往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的主要道路。而在苏州,与虎丘相关的地名比比皆是:虎丘山门内的主要道路“虎丘山门”、位于虎丘山北面的“虎北路”、以虎丘山观音殿命名的“虎殿路”等等。
在虎丘街道,山塘历史文化街区绝对是绕不开的资源。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内就有不少从名称就能窥见其历史文化资源的地名。
比如,与桥梁相关的地名“渡僧桥下塘”“普济桥下塘”“彩云桥下塘”“星桥下塘”“白姆桥东弄”“桐桥东圩”;与历史名人相关的地名如“伊家浜”(明代伊氏家族的伊溥、伊乘居此)、“西叶家弄”(清代江南名医叶天士曾居于此)、“水叶家弄”(向叶天士求医者乘船而来,在此处泊船)、“倪家弄”(南宋监察御史倪千里曾居于此)、“薛家湾”(清代名医薛雪、薛起风曾居于此)等。
有的地名则与巷弄内住户从事的业务有关,比如曾建有多家木梳作坊的“大木梳巷”和“小木梳巷”,曾有多家猪行,在些进行生猪交易的“猪行河头”“猪行河头后街”,原来曾建有砖窑的“窑弄”,还有曾开设过油车坊的“油车弄”,以曾有较多织席从业者集聚的“席场弄”等。
还有的与巷弄内的历史地物有关,比如因弄内有一亭、亭内又有一井的“井泉弄”,因明代丹阳商人坐船来此进行商贸,而逐渐形成码头的“丹阳码头”,并由其派生而出的“丹阳码头一弄”“丹阳码头二弄”“丹阳码头三弄”等。
街道辖区内还有不少以老小区和旧物为名的地名:比如位于新庄二村西侧的“新庄西路”、通向观景新村的“观景弄”、位于原袁家浜自然村的“袁家浜弄”、经过原冶坊浜自然村的“冶坊浜街”等;以周边地物命名的道路地名有沿袁梗浜河道的“袁梗浜巷”、河道五泾浜两岸的“北五泾浜”和“南五泾浜”、位于金鸡墩遗址(古称“金姬墩”)的“金姬墩街”等。
“街道通过梳理一个个地名,充分挖掘背后的历史典故、风土人情和人文底蕴,让市民游客了解古城的地名史迹和时代变迁,让更多人‘深度’姑苏、热爱姑苏,对传承本土文化具有特别的意义。”该负责人说道。(苏报融媒记者 王可 通讯员 翟志娟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