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你我同行】甘乐:家乡也支持梦想
2024-03-25 浏览量:0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长喜 文/图

我叫甘乐,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依靠自己所学和在外积累多年的经验,现在在罗山县竹竿镇赵山村开始尝试适合家乡的农业之路,帮助乡亲们走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甘乐向记者介绍刚种下的作物

我出身于竹竿镇文湖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身边的亲戚朋友,也都是农民。因为在农村长大,我对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有很深厚的感情,从小到大看着父辈们辛勤劳作,我深切体会到了干农业的辛苦,心里一直想着如何能够干农业不那么辛苦还能有可观的经济收益。怀揣着这样的梦想,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只填报了中国农业大学,我要更深入地了解农业、学习农业,终有一天会投身到农业建设的事业中去。

大学毕业后,我先在郑州鼎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长葛试验基地工作,主要从事西瓜、甜瓜品种筛选、育苗及栽培管理工作,第一次将所学与实践结合起来。后来,我又到苏州枫彩集团上海研发中心工作,主要负责组培苗的驯化管理工作,同时也兼顾蓝莓、矮化苹果等的栽培管理工作。2021年夏季,有了六七年的农业生产管理经验,我想,差不多是时候用所学回报家乡了,这时,经由上海研发中心的叶经理推荐,到云南宣威帮助喻老师和王普总管理矮化苹果园基地。我想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能够管理一个园区,也能为后续自主创业提供很多宝贵的经验,于是选择了再去云南历练两年。

时光飞逝,转眼间两年的劳务合同就到期了,2023年11月份,我回到了家乡。我跟村干部谈了自己发展农业的想法,也向乡镇领导表达了想在家乡发展的意愿,他们都大力支持我,表明家乡会全力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排忧解难,也向我介绍了各项服务保障政策,这也坚定了我在家乡发展的决心。

在竹竿镇党委、镇政府和赵山村村支“两委”的支持帮助下,我利用土地流转政策,承包了20亩土地新建了农业试验园。试验园新建了8个镀锌钢管大棚,采用了起垄覆膜、膜下滴灌的栽植管理模式。就在前两天,西瓜、甜瓜及樱桃番茄需要定植了,村里的乡亲们知道了都自发过来帮忙,他们一如既往的淳朴,让我非常感动。除去塑料大棚外,还有一部分空地我准备种植糯玉米和水果玉米。此外,流转给我的土地还保留有几百株桃树,原主人说,地里有三个品种的桃子,我可以好好管理一下,到时候他也可以吃点桃子。去年冬天完成土地流转后,我便对桃树进行整形修剪,现在开花了,成为了这片试验园里的一道风景线。等过段时间结果了,我看看果实品质怎么样,再决定怎么处理这片果园。

我在大棚里种植的西瓜、甜瓜等,跟乡亲们传统种植方式不太一样,行距只有100厘米,株距40厘米。种的时候,乡亲们都看不懂,觉得行距太窄了,我解释说,这瓜到时候是要吊起来的,瓜果长在空中,充分利用了空间。因为大家伙儿都知道我的学历和工作经验,村里不少人会在遇到种植问题的时候问我,我都不遗余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今年年初,还有人跟我说,我种什么,他们就种什么,要跟我学。可是,我得对乡亲们负责,我在这片土地引种试验只是第一年,栽培技术是否适合、果实品质、经济效益如何尚未可知,所以就拒绝了他们。我跟他们说,试验成功了,良种筛选出来了,市场分析出来了,我会给他们提供种苗、技术,还会利用以前积累的资源,帮他们销售。(自述:甘乐 整理:本报记者 杨长喜)

记者手记

乡村需要新农人

杨长喜

生活除了梦想,还有家乡。甘乐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一个男人对于家乡的情怀和责任感。

甘乐是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代表。他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过在市场打拼的经历,具有开阔的视野,了解市场需求。虽然只是起步阶段,但他的目光、学识和质朴,将会给当地农业发展带来耳目一新的变化。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在返乡创业、振兴乡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乡村振兴,需要能吃苦、善学习、肯钻研的新农人。他们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也让更多人看到乡村发展的机遇,带动更多人投身乡村振兴这片热土,让乡村火起来、活起来,成为那个梦想所在的地方。

记者:杨长喜

编辑:翟存鸣

审读:何海荣

审核:徐立明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