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你我同行】张广西:当好“尖兵”书记
2024-04-02 浏览量:0

我叫张广西,今年39岁,是一名退伍军人,现在是淮滨县罗营村的支部书记、村主任。我的微信名字叫“尖兵”,做最好最棒最强的士兵,这既是我对自己的期望,也是我对事业的追求。

2012年转业退伍后我回到老家,与朋友合作办了灯饰厂,赶上市场行情好,建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企业,还带动了不少贫困户脱贫。2019年村里两委换届,我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当时,我心里既兴奋又忐忑。我们村是2008年搬迁过来的,是典型的“边缘村”“贫困村”,村民家一穷二白,路上坑连坑,自行车都得推着走。见过其他地方的便捷,我希望能在我的带领下改变村里贫困面貌,但是怎么实现呢?这两年,我选了三个方向:班子、村貌、产业,先把好的立起来,再逐渐改善村里情况。

只有“钢”班子,才能带出“铁”队伍。通过召集班子讨论,把各自的分工弄清楚,说明白,该奖的奖,该提出批评的也不含糊,对以前的老办法,先试试,管用了,就继续用。从我开始,村干部的干事态度端正了,日常工作也就有了思路,干活也就有了动力,整个班子也就更加团结了。现在,我们班子最大的56岁,最年轻的37岁,村民们也不再以老眼光看新班子了。

要打破村子闭塞 的状况,先要有路。我们村跟其他村的路不一样,我们还有路牌。这是2021年我们修路时弄的,当时我想的是,路要组组通,也要户户通。通过积极争取,与市公路局联系,把通过村里12个胡同的道路给命名了,路两边还有些大磨盘、瓦罐,能种些花,让整个村的气质立马就上来了。我们选的“振兴路”“幸福路”“光伏路”既包含着村民们对生活的期望,又是我们村发展的见证。

光伏路源自我们村里的一片5亩地的光伏产业区,那个一年能给我们带来12万元的收益。除了这个,我们还探索过桑蚕、茶叶、中草药种植。比如,蚕桑,通过走访,我了解到我们村从明代起就有种桑养蚕的历史,并且现在还有不少群众对养蚕还十分在行。2018年乡里提出发展蚕桑产业后,我积极跟乡党委、乡政府对接,争取产业能够在罗营落地实施。我们村的龙占贵一门心思扑在了养蚕上,当季就盈利8000元,其他老乡看到后,主动要求参与。最后罗营村成功流转土地600亩,种植桑树5500余株,建设蚕棚6座。当年获得收益170余万元,参与的137户群众每户增收4200元。

通过这件事,我也意识到,产业只要干出了成效,那其他群众就有了动力。未来,我相信在产业带动下,我们村的建设肯定会越来越好!(自述人:张广西 整理: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晶晶 图片/视频: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帅)

记者札记:

先立后破 尽显“尖兵”本色

高晶晶

​作为一名村书记,张广西以当“尖兵”的魄力,做好每一件兴村利村的事,千方百计抓住机会,为群众脱贫致富想办法、蹚路子。

怎么当好村支书?张广西说,在村里遇到最难的事,是群众用过去的眼光看新班子。那么多年了,村里发展不起来,缺人才缺资金还缺把实践付诸行动。就像养蚕种桑,之前有,但没人能做起来,所以,他选择先立后破。立起班子的榜样,立起挣钱的信心,让更多群众看到了希望,自愿跟随,这也是他能够带领大家越过越好的秘诀。

记者:高晶晶

编辑:翟存鸣

审读:何海荣

审核:徐立明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