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振兴 绿色崛起】平桥区:风鹏正举九万里
2024-04-28 浏览量:0

□徐向伟 韩涛

2023年,平桥区认真落实市委“1335”工作布局,纲举目张抓工作、凝心聚力促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区生产总值334.7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二;工业增加值98.5亿元,绝对值全市第一;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2亿元,税收占比全市第一;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8.3%。

坚持创新驱动引领

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动能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城市街头。

加快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实施“三个一批”项目155个,完成投资596亿元,73个省、市重点项目分别超出年度投资计划的45和43个百分点。陕煤信阳“两个一体化”、铠甲节能保温材料、威斯坦3D打印等一批十亿级百亿级项目开工建设,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居全市第二。

做强主导产业。健全平桥区+高新区+鼎信公司“三位一体”耦合机制,不断完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钢铁及精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链,推进信钢公司节能技改、鼎润三期等项目建设,打造新能源装备、3D打印、触控显示等八大专业园区,舜宇光学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落实“二分之一”工作法,签约亿元以上主导产业项目37个,总投资170亿元,荣获全市招商引资大比武先锋奖。

激发创新活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74%,培育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9家,铠甲公司获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优秀奖、入围国赛。积极引育创新人才,新培育高技能人才8700人。

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放管服效”改革,1488项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100%,158个主题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深化“万人助万企”“三服务”大比武,帮助企业解决问题77个,支持企业申报专项资金和协调贷款9.8亿元,减免税费和兑现招商承诺7.6亿元,营商环境评价居全省第二方阵前列,获评全市纾难解困工作先进单位。

持之以恒提升品质

着力建造花园城市

以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为引领,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塑造城市风貌、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发展活力。

推动雷山匠谷建设。技师学院、科技学院、航院三期如期完工,1.1万人如期入学。杜河生态治理、震雷山森林公园等项目加快推进,3条路3座桥和供排水、燃气管网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中科数遥、中部应急教育实训基地等产业项目签约落地。

花开平桥。记者 张勇 摄

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完成二十大街、平西路南延、上天梯天平路东延等13条断头路征拆任务,工十四路跨浉河大桥建成通车;完成2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年度任务,提升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硬化主次干道、背街小巷5.8万平方米,新建城市公园4个,实施主次干道和83个老旧小区海绵化和雨污分流改造,铺设污水管网33.6公里,荣获全市国际花园城市创建先进单位。

凝心聚力振兴乡村

着力建设农业强区

守牢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十里水乡。

巩固脱贫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投入1.02亿元实施82个产业项目,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1.9%。

培育特色农业。与正大集团合作,“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推进18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争取中央特别国债3.8亿元,用于2024年再建16万亩高标准农田,粮食产量连续16年稳定在10亿斤以上。优质水稻、弱筋小麦、沿淮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到82万亩,建成“多彩田园”示范基地78个,新申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7家,新创建市级以上农业知名品牌4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

深化“十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郝堂未来乡村、马家河片区综合治理等33个项目,五里镇、七桥村等一批乡村获评国家、省级示范乡村,295平方公里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省级规模最大的试点。打造环境示范村145个、美丽宜居村44个,人居环境整治达标村庄占比90%以上。

久久为功塑造品牌

着力推动交旅文创融合发展

立足“快进慢游深体验”,深挖自然文化资源禀赋,全域布局、全面发力,擦亮“豫风楚韵、诗画平桥”文旅品牌。

五里乡建。

夯实交通支撑。加快建设全域旅游交通网,建成4条旅游循环路、40公里“四好农村路”和25公里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明港机场二期完成改扩建并顺利复航,“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评比均居全市第一。创树文旅品牌。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实施重点文旅项目13个,完成投资18.9亿元,建成投用露营基地11个,城阳城遗址公园创成4A级景区,大埠口·豫见江南景区创成3A级景区,郝堂村、新集村创成省级5A级康养旅游示范村。加大非遗保护力度,成功申报豫茶书院等7家市级非遗展馆。

优化文旅供给。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搭建数字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精品民宿50余家,举办环雷山匠谷自行车骑游大会、茶文化节户外嘉年华等活动,荣获第31届信阳茶文化节筹办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全年接待旅客270万人次、收入10亿元。

千方百计优化生态

着力擦亮发展底色

始终树牢“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2023年优良天数292天。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系统整治淮河过境区域,全面推进矿山生态治理,实施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和两河口湿地生态修复,完成营造林2.2万亩。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招引落地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3个。创建绿色社区19个,获评全国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不遗余力办好实事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全面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鸟瞰平桥。记者 张勇 摄

提质社会保障。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4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6万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做好重点群体稳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万人。全面推广“戴畈模式”,对400户特困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建成23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1所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推动3所农村敬老院转型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兜牢社会保障底线,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两补”等各项补贴1.27亿元。

提档公共服务。坚持教育优先,持续推进“县管校聘”“双减”和集团化办学等改革任务,交流轮岗26名校长,新建改造12所公办幼儿园,完成2所中职学校省级标准化建设,招飞实现全省“十一连冠”。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举办活动200余场次,建成城市书房13个、乡村文化合作社33个,区文化馆、图书馆和明港图书馆荣获全国一级馆。

提效社会治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五老”调解室和“一村一警一连一法律顾问”作用,推进重信重访、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平西办街道滨湖社区被评为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单位。深化“三零”创建,村(社区)达标率93%、企事业单位达标率99%,连续两年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获评信访工作成绩突出县区。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实施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各类应急演练2300余场次。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荣获省级平安建设优秀县区。(本篇报道的图片除署名外由平桥区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翟存鸣

审读:何海荣

审核:陈晓军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