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你我同行】深化农村改革 赋能乡村振兴——新县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4-06-01 浏览量:0

□黄成光

新县地处丘陵地区,面临着土地碎片化、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益不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该县聚焦农村改革,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农事服务中心、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三大平台建设为抓手,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基础,探索出“231”农村集成改革路径,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深化“两项”改革

该县以农村资源资产权责明晰、运行规范、利用高效为目标,突出盘活利用和利益联结机制建设,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不断放大农村发展优势,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

持续巩固改革成果。该县坚持持续巩固农村资产“确权、赋权、易权”“村组建股、资产入股、产业设股、农民持股”的“三权分置”“四股共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深化建立一套体系、做实两项工作、实施“三权分置”、构建四项机制的“1234”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举措,巩固拓展“两有两增”(有偿使用、有序流转、集体增效、群众增收)的改革成果。例如,田铺大塆通过推动宅基地“三权分置”,利用闲置农房,打造“创客小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创办了大别山刺绣、红布鞋等新产业。

不断优化运营机制。该县通过“两项”改革相互融合,全面理清农村资源资产,配套完善农村资源资产利用机制,构建股权明晰的合作机制,激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例如,周河乡西河湾成立西河农耕园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建立农户“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的“双绑”机制,鼓励村民将闲置宅基地、民房以使用权入股合作社,合作社负责协调上下、双向对接,旅游公司负责规划建设、经营分红,有效实现农户、村集体、经营主体多方共赢,村民财产性收益平均增长12.6%。

探索乡村运维模式。该县积极探索以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营主体+农户的运营体系,对村庄空闲地、改革盘活土地、村庄整治腾退土地、闲置农房进行统一规划利用,探索财政保障+集体经济投入+农户参与+经营主体参与的投入保障机制,采取集体经济组织自营、合作、出租等方式,解决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乡村产业运维保障,实现市场化运营管理。如,付山村方畈采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管理模式,盘活集体河滩、村庄闲置农房,建成青创服务中心、露营基地,发展直播间、咖啡馆、书画馆等产业,推进乡村建设“投融建运”一体化,打造出“富山村居、青创基地”乡村品牌。

创新“三个”平台

结合山区土地分散、资源闲置乡村管理模块运维分散,效率低下,该县探索出“1+3+N”农事服务体系、“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运营体系、“县乡村三级一体”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推动农业农村市场化、现代化、规范化建设,激活乡村发展活力,推动资源集约利用,资产高效运营,促进乡村快速发展。

建立农事服务平台。该县坚持满足需求、科学配置的原则,结合农事生产经营分步特点,谋划建设1个县级农事服务中心、3个区域性农事服务站、发展N个农事服务主体的“1+3+N”农事服务组织体系,开发机械化作业服务、集中育苗、烘干加工、农技服务、农资配送、农机维修、农产品营销等七大服务板块,探索农业数字服务,打造强农兴农服务平台。目前,农事服务平台能够满足全县农业生产经营需求,所有种粮大户和规模性粮食生产经营组织机械化率达100%。

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该县建立以“县为中心、镇为基础、村为补充”的三级交易平台,探索构建的“平台+产权+制度”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平台实行市场化运营,为农村及涉农各类产权流转交易提供场所、设施、发布信息、组织交易等服务,鉴证交易行为,提供信息咨询、交易策划等配套服务。2023年以来,全县共流转交易耕地面积9万余亩,通过土地流转交易方式,整治撂荒田地近4万亩,签订规范流转合同689份,其中100亩以上276个。

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平台。该县依托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吸纳农民入社,集合农村资源资产,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相结合,全面理清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和宅基地利用现状,建立数字信息数据库、网上交易平台,线上、线下同步推进信息发布、引才引资,推动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向乡村流动。如,沙窝镇朴店村,在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下设立了农林、民俗、建筑、运输、小水电等8个不同领域的经营实体,多方位发展集体经济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实施“一项”建设

该县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尊重农民意愿和保障农户承包权益为前提,结合山区特点,依据耕地坡度和周边地形,统筹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推广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运作模式和流转撂荒田复耕复种的撂荒整治模式,通过适度化“小田变大田”改革,实现“宜机化”,提高机械化耕作率。推广“谁种补谁”粮食补贴政策,解决山区县撂荒田复耕复种和谁来种田难题。开展小田并大田面积3万余亩,亩均增产115.1公斤,全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4万亩以上、总产量14万吨以上。同时,结合良好生态和优质旅游资源,因地制宜构建生态沟渠、道路和塘堰湿地系统,将高标准农田建成乡村旅游的多彩田园、快乐游园、舒心家园。如,通过特别国债项目建设提升八里畈镇、浒湾2万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让“万亩稻田”与千年村落丁李湾、钱河湾生态旅游区、七龙山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景区景点相互呼应,既提高了粮食产量,又改善了农田生态,还推动了相关联景区景点发展。

编辑:翟存鸣

审读:何海荣

审核:陈晓军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