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时秀敏 邹乐
“美丽乡村在南雷,村容村貌确实美。新式房屋建得好,很时髦!”“大事小情网格员,板凳会上话发展。一老一小乐陶陶,真逍遥!”……最近,平桥区龙井乡南雷小学退休教师卢继友诗兴大发,他创作的三句半在南雷广为流传,只因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谈起南雷之变,党的二十大代表、南雷村党支部书记张庭莲有感而发:“作为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归根到底,基层治理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诚如斯言,基层治理紧连老百姓的急难愁盼,深系家门口的安危冷暖。从“矛盾多、信访多、债务多”的“三多”落后村,到河南省首批五星党支部村、河南省旅游特色村、信阳市家风家教示范基地,由乱到治,南雷村的故事说不完……
一“网”打尽烦心事
有事就找网格员,在南雷,早已成为一种习惯。
建立网格工作站,不是南雷的独创,但南雷却做得富有特色。在这里,网格工作站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与集公共服务、志愿服务、物流寄递、金融代办等于一体的便民服务站和负责收集社情民意、服务特殊人群、矛盾上报调处的民情工作室相互依存,互帮互促。
“便民工作站方便了群众,民情工作室通达了民意,而网格工作站则为基层治理划清‘责任田’,不留‘空白地’,一‘网’打尽烦心事。”张庭莲一语中的。
南雷村的网格工作站由张庭莲任站长,全村共划分为13个微网格,5个大网格,每个大网格300人左右。热心肠的村民任本军就是其中的一位网格员。
王满军、冯心合矛盾化解,握手言和。
“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心平气和把话说开,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任本军说起他前不久化解掉的一桩纠纷,笑逐颜开,“看到他们和好如初,我真是打心眼里开心!”
村民王满军和冯心合是发小,关系一直不错。可是在他俩都承包了鱼塘后,因抽水、用水的问题,经常发生口角摩擦,互不相让,势不两立,见面就像“仇人”,还都嚷嚷着要上访。
从民情工作室了解到这一情况,任本军就“披挂上阵”,今天去王家“讲理”,明天去冯家“说情”。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满军和冯心合终于握手言和。听说前一阵儿,这兄弟俩瓜地的西瓜熟了,俩人还互相帮忙,找回了儿时的友谊。
“在南雷,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身边的矛盾,网格员来解决。”任本军笑言,“现在村里矛盾越来越少,我这网格员快要下岗啦!”
网格治理更精细、回应诉求更及时。网格长、网格员每天穿梭于村头巷尾,如同村“两委”的“眼睛”和“耳朵”,让网格管理的触角延伸到角角落落,实现了“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难在网中解,情在网中结”。
“做客”奏响和谐曲
矛盾前置,源头治理。网格管理托底的同时,南雷村还另有秘籍——“去群众家中做客”。
盛夏时节,白云悠悠,绿树掩映下的南雷村风景如画。不远处的四里井水库澄明如镜,两边的栈道像红色的飘带,轻轻搭在村庄的腰肢上。依水而建的灰瓦民居古朴雅致,从市区迁回村里居住的陈先玲,一边发着抖音,一边回复网友留言:“这是我家门口,欢迎来游玩!”
陈先玲在原来的未改造老房子前合影。
这村美人和的景象,过去可不敢想。张庭莲告诉记者,这片临水的宅基地是顶着很大压力,在群众的不理解、质疑声中修建的。因为拆迁、安置手续办理等多种原因,动工的时间有所延后,着急搬回村的陈先玲第一个不愿意,多次找张庭莲理论。
有了矛盾怎么办?硬碰硬不行。张庭莲选择了以柔克刚。她带着村干部先后来到陈先玲和几位村民家中“做客”。伸手不打笑脸人。经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陈先玲想通了、气消了。
“我们也是着急了,有些冲动,后来想想,感觉有些对不住支书。”陈先玲满含歉意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今年我儿子娶媳妇,就在咱村里办的,城里的朋友都夸俺南雷漂亮。”
带着问题、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去群众家中做客”,面对面拉拉家常,掏心窝说说心声,深入浅出地讲讲法理、情理、道理,变“等群众上门”为“上群众家门”,努力做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去到群众家做客”的时间多了,自己的家就待得少了。有一次,正在村里忙碌的张庭莲接到了高中生儿子的电话:“张书记,我都快一个月没见到你了,明天可以预约吗?”儿子住校,妈妈“驻村”,娘俩许久未见。笑着应和着儿子,放下电话的张庭莲将眼眶的那一抹湿意悄悄隐去,又迈进了下一家的门槛。
小板凳会上聚民心
“叔、婶、兄弟姐妹,村里准备在咱这一片建设产业园基地,会流转一部分土地用来发展特色产业,大家伙同意不?”前不久,张庭莲和几名村干部把“小板凳会”开到了南小湾组一棵大槐树下。
“同意,同意,发展产业能致富,这都是共产党为咱老百姓做的好事、实事,必须支持!”村民们争先恐后地表态。
产业园规划召开村头小板凳会。
没有会议室、没有讲话稿,没有台上台下,就在老乡的屋里屋外,搬几张小板凳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拉家常、聊变化、提需求,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还有评估小组现场协调……这种形式的“小板凳会”既接地气,又显公平。
“村民们都有农活抽不开身,我们就主动去农户家转一转,有什么政策宣讲一下,有什么问题当场解决,绝不拖延。”当上村支书后,张庭莲带着几名村干部把村里每家每户的小板凳坐了个遍。
不管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央一号文件,还是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只要是和农村发展致富有关的,张庭莲都会认真宣读、耐心讲解、积极动员,村民们对未来南雷村的发展满怀希望,充满干劲儿。
“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村里有啥政策肯定都积极响应,改造厕所、圈养家禽,我都是第一个举手赞成!”“三星文明户”张萍满脸的自豪
“钉子户”雷大爷成了村“两委”的“代言人”:“三年前谁也别想拆我的房子,你们来了一个月就给我拆了。我同意是因为你们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好,我都看在眼里。”
群众和干部实现了双向奔赴。“敬老孝善”饺子宴、“敬老爱老”文化节、道德模范和星级文明户表彰……激荡着欢声笑语的各类集体活动,让矛盾纠纷得以化解,乡风文明得以传承。
“基层善治有方法、有体系,但没有捷径,就是要靠干群同心,苦干、实干、加油干!”张庭莲深有感触地说。
先锋领航、巾帼聚力、童心向党、村民一心。如今的南雷村,每天都有新变化,不仅景色怡人、邻里和谐、文明有礼,更在乡村振兴中跑出了基层善治的“加速度”!(南雷村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