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宇 赵天
“看这红薯藤,绿得发亮,风一吹,像跳舞似的,今年必定有个好收成!”昨日,在淮滨县张里乡朱前楼村的红薯种植基地里,驻村第一书记刘泽正和项目负责人边走边聊。黝黑的脸庞上透着坚毅,汗水沿着额头滑落地上……刘泽时不时望向红薯田,眼里满是深情与期待。
张里乡朱前楼村位于淮滨县西北部,距淮滨县城35公里,是以小麦、花生、红薯、玉米、雪松为主要产业的传统农业村。2022年10月,刘泽主动请缨成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第四任驻村第一书记。时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期,刘泽立志:“既然来了,我就要在这广阔的乡村‘舞台’干出一番新事业。”
如何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如何进行产业转型?这是摆在刘泽面前的两大课题。“首先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刘泽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选择深入群众,摸清底数。那段时间,他走遍村里的每一户人家,与村两委成员、农业种植户深入交流,了解大家的所思所盼。
近年来,随着朱前楼村传统雪松种植产业受市场波动影响,一度令村两委头痛。带着产业转型的紧迫感、带富乡亲的责任感,刘泽开始一系列的谋划与行动:组织开展产业项目谋划专题培训,外出参观学习并举办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座谈会,召开招商引资和返乡创业培训会……他和村两委成员走遍了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集中的城市,宣传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就业创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张里乡在杭州市萧山区的创业先锋刘杰被刘泽的真诚打动,在朱前楼村创立了杭州市杰虹公司河南分公司。红薯存储和深加工工厂的建立,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土地流转的机遇,还吸纳了大量村民就业。
整合撤并后闲置的朱前楼村小学土地及建筑资源,刘泽通过单位联系河南精弘建设公司,到村合作开展能够带动60人以上务工就业的工艺品发卡加工项目,项目已于7月8日正式投入运营;朱前楼村光伏电站建成投入使用,全部收入作为集体经济收入,预估年收益15万元;将50万元县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投入孟涛生猪帮带养殖合作社进行投资收益,每年分红4万元……一系列“神操作”,不仅丰富了乡村经济的业态,更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据估计,朱前楼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将达到30万元。
“我们不仅要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还要让他们的脑袋富起来!”刘泽深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为此,他积极邀请各类创新创业、农业技术专家学者来村授课、培训,努力提升村民的思想认识和技能水平。在他的推动下,朱前楼村的村民们开始接触新技术、新思想,眼界逐渐开阔,信心也日益增强。
“真是太感谢刘书记了,他邀请专家来给我们讲课,教我们新技术、新思想,让我们这些老农民也开阔了眼界,学会了好多新东西。我们不仅种植红薯更有信心了,还学到了怎么提高产量、怎么做好深加工。”一位村民感激地说。
平日里,刘泽经常组织人员开展遍访慰问困难群众活动。村里近年来共募集资金20余万元,看望慰问及资助困难党员及困难群众300余人次。与此同时,刘泽组织举办“助力乡村振兴农业发展培训”讲座和健康义诊活动各三期,参与培训和义诊活动的村民600余人次。在乡风文明方面,他带领村“两委”组织开展“饺子宴+”“三星级文明户”“乡村光荣榜”“移风易俗宣传”等文明实践活动,引领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和乡风文明程度。如今,人人讲文明、户户创星级、处处见真情,在朱前楼村蔚然成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这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也更加坚定了我扎根乡村的决心。”刘泽告诉记者,“再过一个多月,我们村又将迎来新的大丰收。我相信,只要怀揣着乡村振兴的梦想,脚踏实地地工作,这片田野处处都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