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万亿级产业,苏州又一次吹响冲锋号
2024-09-05 浏览量:0

今年初,苏州在新年第一会上宣布:要把新能源打造成第4个万亿级产业。

时已入秋,这个万亿级产业进程怎么样?主攻方向有哪些?政企又该如何合力?今天(9月5日)上午,苏州市委、市政府主办了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产学研相聚金鸡湖畔,既全面展示苏州的创新动力、市场活力、配套能力和投资潜力,又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群英会,技术交流与主旨演讲间,无不透露出各界对苏州新能源产业集群和应用示范区的信心,凝聚成推动产业发展的强烈共识,冲锋号又一次吹响。

“把我们的场景贡献出来”

在新能源领域,苏州始终坚持应用与产业协同发展,通过构建多元化应用场景,提升新能源产业创新力、竞争力。

如何助力新能源应用,拓展更多典型案例?苏州水务集团董事长徐国忠介绍,“我们水务行业是传统的耗能的‘大户’,不管是自来水的生产,还是污水处理,能源的成本大概要占运营成本20%以上,每年能源费用在8000万元到1亿元。”

根据市里的统一要求,最近苏州水务集团上了两个项目,在福星污水处理厂和相城水厂全面铺设光伏板。下一步,该集团考虑充分利用污水厂的余热,以及用污泥发电。

徐国忠列举数据:“我们初步测算了一下,这两个厂每年能够省下300万元到400万元的能源费用。以后6个污水处理厂包括取水点、办公点全部用了太阳能光伏,能够产生2000万元左右的效益,可以节省我们将近25%的能源费用。今后,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把我们的场景贡献出来,其实是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参加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不同领域的企业代表都表达了共同的心愿,即拓展应用场景,继续做强苏州的新能源产业链。

“推动苏州新能源科技站在世界之巅”

协鑫集团是全球知名的新能源企业,也是苏州本地龙头企业。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共山在演讲中动情地说:“对于苏州市‘6+1’规划,我深受感动,第一,比较务实的,第二,确实有基础。因为我在苏州,全世界的高端装备制造核心研究院、核心零部件、核心装备也在苏州!”

朱共山认为,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全球的共识、时代的选择、大势所趋。苏州新能源产业规上企业430家与中小企业一起构建6+1产业体系,符合当前,也符合未来。他透露,下个月,协鑫就将搭建一个钙钛矿的装备联盟、科研联盟、产业联盟,“这三个当成一个生态,整个集群都在苏州,以苏州引领,走向世界。”

目前,协鑫通过超分子技术,成功研制了固态和半固态电池的电解质。协鑫已经把电、热和每户的分布式能源以及工商户全部集聚在数字能源里面。“展望未来,6+1新能源产业体系必将推动苏州新能源科技站在世界之巅。”朱共山说。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海斌是苏州人,他认为,近年来,苏州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经过多年全盘布局,呈现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国资与民企协同发力、人才和资本活力充沛的良好局面,成为新时代苏州发展的新动能、新名片。“我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卓越成就感到无比骄傲。”他说。

陈海斌介绍,国家电投高度重视在苏州的发展,目前在苏州投资企业15家,投资额近140亿元,产业类型覆盖了火电、风电、光伏、综合智慧能源、绿电交通、产业金融等多个领域。此外,还与苏州市能源集团、协鑫集团、阿特斯等多家苏州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当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赛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苏州通过产业系统优势互补,补链强链,必将在新能源领域激发更大活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规划已经有了,一切都走向落地”

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路跃兵认为,苏州过去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如今汇聚全球资源、打造万亿级新能源产业,是秉承了过去发展的成功路径。

路跃兵说,新能源产业是一个需要未来全世界来合作的一个产业。企业在新能源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数字化、AI技术,在物质、信息、物流、碳资产这些方面进行整合,擅于使用创新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和碳金融。“新能源产业是一个需要用产业生态体系来进行思维和运作的,大企业要想如何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小企业要积极融入这样的生态系统。”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演讲时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已经悄悄走到我们身边,如何落地如何实现,也是一个大事。“我在这里给苏州一个信号,能源基金会和苏州已经有好几年的合作了,下一步合作的重点转向投融资促进。规划已经有了,关键依托技术、市场需求及产业化,深化政策体制机制改革,一切都走向落地。”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中央研究院院长李传海认为,苏州作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部分,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能源变革发展典范城市的全球样本。多年来,苏州市采用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给来苏的新能源企业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能。吉利汽车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未来将继续立足苏州良好的产业和营商环境,拓展平台经济、低空经济、共享经济、智能互联等领域深化合作,坚持科技创新、人才引领、加强研发力量。“我们将继续与苏州相关企业、机构进行更紧密合作,共同推进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

记者观察到,大会结束后,一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创投机构、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企业代表仍然在与苏州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市区相关负责同志共商发展良策,共话美好未来。(苏报融媒记者 张帅)

来源:引力播

编辑:翟存鸣

审读:何海荣

审核:陈晓军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