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渡畔“国防情”
2024-08-15 浏览量:0

河南日报记者 王绿扬

  8月9日上午,濮阳市卫河小学几名二年级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到位于台前县孙口镇的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在高耸的纪念碑前,纪念馆馆长王万考抬手指向不远处的滔滔黄河,对孩子们说:“当年,刘邓大军的部分主力就是在这里乘坐木船强渡黄河的。”

  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余人,以今台前县孙口渡口为中心,在东西长约150公里的河段上,强渡黄河天堑,千里挺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战争人民军队战略进攻的序幕。同年7月4日夜,刘伯承、邓小平在孙口渡口乘“平头1号”渡船向南岸疾进。孙口渡口,从此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将军渡”。

  强渡黄河,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造船。纪念馆展厅内,静静陈列着一艘木制大船,许多游客都会好奇地靠近木船,细细查看船内的构造。“这艘船就是刘邓大军渡黄河的木船。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当年乘坐的‘平头1号’渡船长8丈5尺、宽4丈,能装载200人渡河,这艘木船就是台前县陈楼造船厂制造的。”王万考说。

  根据刘邓首长的指示,冀鲁豫军区于1947年2月在今台前县城关镇长刘村成立黄河河防指挥部,组织沿黄各县建立造船厂。孙口镇孙码头村村民孙连安的父亲曾是一名造船民工。孙连安说,父亲在世时就常讲起造船的故事:“那时候,周边群众都主动砍伐自家大树,支援造船,甚至捐出了自家的门板,工人们更是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昼夜赶工,许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渡河前,军民携手制造200余只木船,为强渡黄河奠定了基础。

  “将军渡”更是“人民渡”。为支持刘邓大军渡河,台前人民掀起了参军和支前的热潮,涌现了妻送郎、父送子、兄弟争相上战场的场景。

  77载时光飞逝,台前人民始终铭记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故事。今年5月14日,台前县军地在纪念馆广场上举行“刘邓大军渡黄河民兵连”命名授旗仪式,民兵们统一身着迷彩作训服,军容严整。接过连队旗帜,“刘邓大军渡黄河民兵连”指导员刘广伟说:“我们要像当年护送刘邓大军渡黄河的民兵们那样,敢于担当、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爱国、拥军、强军的种子,也在当地少年儿童心中扎了根。孙口镇将军渡小学五二中队的郭莹莹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小讲解员,课余时间,她经常来到纪念馆为游客义务讲解。她说:“把红色故事、国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是很有意义的事。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述,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追寻先烈足迹、感悟红色精神。”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郑琦

审读:何海荣

审核:陈晓军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