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塆古村新蝶变——“总书记的牵挂”系列报道之二
2024-09-11 浏览量:0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迎春 文/图 华祯 徐毅恒 /视频

9月11日8时许,家住新县县城的90后青年创客扶银廷和妻子黄新颖已驱车来到了田铺乡田铺大塆,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扶银廷以前在县城上班,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大塆“匠心工坊”的老板要把店盘出去,并且了解到店所在的房东计划将此店改造成民宿。

“大塆故事”照片墙

“我感觉很可惜!田铺大塆打造的是‘创客小镇’的品牌。2019年9月16日,在田铺大塆,习近平总书记沿着村间小路,走进一家家创客小店。在‘匠心工坊’,总书记还购买了鞋垫。如今,小店要被改造为民宿,我的内心是极不情愿的,于是就萌生了将小店盘下来的打算。”扶银廷告诉记者。

说干就干!很快,“匠心工坊”被改造为“文创工坊”,集非遗与文创于一体。店铺改造升级后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刺绣元素,还丰富了产品种类,增加了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你看,这刺绣小背心、虎头枕之类的都是我在周边村民中收集的。这样的做法既让群众增收,又丰富了货源。”扶银廷自豪地说。

说完,扶银廷接了个电话,原来是村民催他过去取货。“这是浒湾乡的群众打来的,我正愁货源不足,明天又可以续上了。现在小店每天可赚500余元,我很满足!”扶银廷笑着说,“后来,我让妻子盘下了后排的书屋,改造成‘半夏时光休闲吧’,小院里还有两间民宿。总体来说,生意很不错!”

文创工坊老板正在给游客介绍产品

虽是初秋,天气还是很热,但丝毫未减少游客参观的热情。

在“不秋草”,从秦皇岛赶过来的吴女士对非遗传承人余品林的小竹编很感兴趣。只见她手捧着刚在休闲吧买来的饮料,向余师傅询问各种竹编的价钱。

“早就知道这个古村落了。这次休假专程赶过来看看,真是个很有特色的地方。晚上住在‘老家寒舍’民宿店,准备明早去黄毛尖山顶看云海、观日出。”吴女士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出行计划。

正说着,悠扬的笛声从村口飘来。“每天这个时候村里的文化合作社就开始表演,音乐响起来,舞蹈跳起来,很热闹!”余品林一脸幸福地说。

漫步村落,记者发现这两年村里又新增了红布鞋非遗展览馆、大别山刺绣馆、红布鞋制作实践体验馆等展馆。

“不秋草”非遗传承人余品林正在给竹编涂色

“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母亲千针万线纳出来的普通布鞋,陪伴着红军走过千山万水,从胜利走向胜利。”红布鞋制作实践体验馆店主告诉记者,一双红布鞋,承载了历史记忆,见证了鱼水深情,更是把大别山精神深深地熔铸进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走出展馆,很快就来到了“春临农家”农家乐。这家曾是贫困户,2015年在政府鼓励下开办了大塆第一家农家乐。第一年旅游刚起步,只挣了1000元。现在每年收入30多万元,最好的年份超过了50万元。“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来考察调研后,村里游客越来越多,我家生意越来越好!后来,儿子、儿媳也回来了。几年间,我们家添了3个小孙子。一家人还了贷款、买了车、在县城买了两套房。”说起现在的生活,女主人许秀清笑得合不拢嘴。

5年来,田铺大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带动了像许秀清这样的村民增收致富……

​田铺大塆美景

“这5年,我们利用项目资金对基础设施持续性投入,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利用创客小镇丰富产业形态,让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发展创业,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田铺乡党委副书记吴萌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打造‘全域旅游 全景田铺’,发挥游客集散中心的支点作用,将4A级景区许世友将军故里、3A级景区田铺大塆、省级森林公园黄毛尖串点成线、织线成面,成为立体田铺,真正发挥红绿古资源优势,促进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马迎春 华祯 徐毅恒

编辑:翟存鸣

审读:何海荣

审核:陈晓军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