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新中国 喜看今信阳】良田铺锦绣 农户笑颜开
2024-09-24 浏览量:0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晶晶 /文

豫南大地上,碧空如洗,稻浪如海,田间满是青绿的叶金黄的穗,引人入胜。大型收割机在田间自如来回,稻香味飘浮在空气中,又是一年好丰景。

光山县南向店乡再生稻迎来丰收 王婷婷 摄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持续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推进,走出了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路子。

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35万亩,实现了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110亿斤以上。

怎么建——

政府主导、平台运作、市场运营,打好“组合拳”

建设高标准农田,涉及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

淮滨县高标准农田 聂品 摄

“以前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是‘五龙治水’各自为战,如今从‘归口管理’集中建设发展为‘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推进。”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鹏介绍,信阳大部分县区属于丘陵岗地,田块小,形状不规则,现行每亩1500元的投资标准仅能解决基本的灌排问题,增加资金投入很关键。

“在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财政奖补等政策性支持的同时,从农行、农发行等申请政策性贷款,专款专用推进项目建设。坚持谁运营、谁还款,用‘政策补贴+运营收益’还本付息,实现统贷统还。”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实施施工总承包与运营一体化的招标模式,从前期招标开始,就做到工程建设服务后续运营,运营利润支撑银行融资,实现了“投融建运管”一体化。

潢川县高标准农田 郝光 摄

建啥样——

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筑牢“质量关”

在平桥长台关乡冯楼村112亩的稻田里,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收尾。种粮户王善银觉得今年种田最省心:“水闸一拉,水就来了。”

在淮滨县芦集乡,农田里的智能化排水系统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根据田间湿度实时监测并自动调节排水量,即便遭遇连续降雨,通畅的排水系统也能保证无忧。

“坚持高标准规划,我们的专业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结合经营主体和农户实际需求,规划道路、泵房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尹现超说。

为保证工程质量,市政府专门成立督查专班,分组包片下乡指导,乡村干部、种植大户、村民代表、运营主体主动参与监督,齐抓共管。

罗山县特色稻田画 郝光 摄

小田并大田,大田连成片,适度规模化更有优势。

“从群众自种到大户规划经营再到与加工企业拓展协作,高标准农田规模逐渐扩大,目的是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带动种植大户和小农户,将小农户融入现代大农业发展格局,实现规模化运营,形成规模优势。”市农业农村局高标准农田科科长董凌云说。

谁受益——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添活力,发展有动力

在淮滨县芦集乡乡长孙裕民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的租金一亩达到600元,其他地块则根据情况不同在400元至500元。

息县高标准农田采用无人机作业 郝光 摄

息县勇立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流转了2000多亩高标准农田,经理徐从键说,“我们使用大型播种机、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种植管理,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效益明显提高了。”

新县八里畈镇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新增种植面积1100亩,全镇集中连片地块占比由32%提升至51%,土地综合效益提高24%;零散耕地整理后,解决152户1226亩土地零租金问题,每年增收租金18万余元。

“农户可以从流转收益、托管降费、务工收入等方面增收,”李鹏提到,目前全市正在建的1+1+N的农事服务体系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共同服务农业生产,彰显了政策的支持保障作用;引入企业运营,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形成节本增效“全链条”,最终,有望实现三方共赢。

记者:高晶晶

编辑:翟存鸣

审读:何海荣

审核:徐立明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