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新中国 喜看今信阳】扩大的“美丽经济”朋友圈
2024-09-24 浏览量:0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长喜/文

金秋九月,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绿树依然青翠,飞鸟啼鸣婉转。作为董寨的“明星”,有着“鸟类活化石”“东方宝石”之美誉的朱鹮正随着季节的变化,羽毛渐变成红色,并集结成群。

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的朱鹮 赵锐 摄

观鸟,是董寨的一大特色,并形成了远近闻名的“观鸟经济”。随着新一轮观鸟季的到来,保护区内,“鸟导”郭广森又开始忙活了起来。“我们正在搭建鸟类观察棚,等国庆节开棚。”9月23日,郭广森告诉记者。

据统计,“观鸟经济”每年能吸引国内外游客4万多人次,年创收3000多万元,当地群众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波尔登森林公园 聂品 摄

在被誉为江淮“香格里拉”的淮滨县淮南湿地,一批又一批的科考人员、观鸟爱好者以鸟为媒,体验淮南湿地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鸟类资源。为更好地服务科考和观鸟活动,当地在保护区外建设接待设施,同时不断丰富产品业态、优化游客体验,积极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促进乡村振兴,让当地百姓既享受到美好环境,又享受钱包鼓起来的快乐。

老百姓吃上“生态饭”,是我市生态优势的回馈。

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聂品 摄

得益于良好生态,信阳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新县、商城县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10个县区中8个县区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全省12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信阳占5个。

李家寨朝天河 聂品 摄

坐拥优厚的“绿色家底”,900多万信阳人民和近5000种动植物和谐共生在负氧离子含量高的优美环境中。但信阳没有止步于守家底,而是不断放大生态优势,在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道路上不断发展“美丽经济”。

郝堂村游人如织 周涛 摄

9月22日,恰逢周末。平桥区郝堂村里,再次游人如织。这个被称为“画家画出来的乡村”,仍然不断散发着活力和吸引力。村子美,美在自然环境。将美丽放大,才是郝堂村一直火的原因。郝堂村在建设中保留了村落的原始风貌,又让村庄融入大自然,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目前,村年接待游客在60万人次以上,已发展特色农家餐饮50多家、民宿10余家,年营业收入1500多万元,变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司马光油茶园 资料图

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里,油茶果将于下个月采摘。茶园里不仅有茶农,还有不少游客。光山县按照农旅融合的路子,将司马光油茶园打造成了生态旅游景区,采摘体验、休闲度假、生态康养等业态在这里蓬勃发展。如今,油茶园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通过生态旅游产业增收超500万元。

新集、楼畈、丁李湾、里罗城……在信阳,一个个美丽乡村不断涌现,持续为信阳的良好生态代言,“美丽经济”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新县杨高山银杏小镇 郝光 摄

“把城市轻轻地放在山水之间。”秉持这样的理念,信阳一直坚持把生态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并持续放大。“绿色青山”出颜值、“金山银山”出价值。市民下班即旅行、出门即公园,良好生态已成为美丽信阳最耀眼的名片。

记者:杨长喜

编辑:何海荣

审读:郑烨

审核:徐立明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