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新中国 喜看今信阳】奋楫扬帆逐浪高 创新实干争一流
2024-09-30 浏览量:0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浩 通讯员 符浩 /文 邱彦文 /图

秋阳高照,淮水扬波。

行走在淮滨大地上,无论是港口码头,还是厂房车间,一股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发展热浪扑面而来。风景如画的东西湖边,到处都是发自内心的欢唱,随处可见享受生命的劲舞。“滨淮福地,临港强县”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条条整洁的街道上得到延伸,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得到诠释,在一笺笺惠民的账单里得到凝结……

然而,曾几何时,国家级贫困县、全国防汛重点县、灾害频发县,建县晚、基础差、底子薄,经济综合实力长期处于全省、全市的谷底位置……这些一度是和淮滨紧密相连的“标签”。

今非昔比慨而慷,今日淮滨风正扬!

生态港城 水景淮滨

“一纺两造”产业领跑

9月5日,阳光(河南)服饰科技有限公司的高档西服智能生产车间内,经过生产线上多道流程,完成从裁片到成衣的嬗变。

时尚纺织产业是淮滨县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该县锚定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目标,通过延长和强化纺织服装上下游产业衔接链条,打造引领转型崛起的“产业航母”,推动实现了由“一滴油”到“一根丝”“一块布”“一个家”。截至目前,淮滨已入驻纺织服装企业217家,投产喷水织机超7万台(套),成为中西部最大的化纤纺织基地。河南阳光项目的建成投产,填补了全省高档服装生产的空白。

纺织生产车间

“这条正在下水测试的钢质货船,即将交付安徽。”9月1日,淮滨亚鑫船业的“掌舵人”张亚介绍,他们造船厂的订单,已经排至后年。

“长江+船走,三船淮滨造”。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木质造船发展到水泥造船、钢制散装货船、游艇、画舫等,淮滨造船业已成为全省的领跑者,实现了由传统造船向现代化造船的转型升级,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现有船舶生产企业8家,船舶配套企业23家,年产值超40亿元,带动就业3万余人。

千里淮河第一港

如果说造船业是淮滨传承至今的传统优势产业,那么淮滨造酒业,则借助外部力量逐步发展壮大。河南五谷春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五粮液集团的子公司和河南白酒企业的代表,产品更多地融入了豫酒的酒体风格。厚重的品牌内涵,优秀的产品品质,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交口称赞。2023年,企业年销售收入7.3亿元,税收超1亿元。围绕豫酒振兴战略,淮滨正举全县之力与五粮液集团签订合作协议,争做豫酒“五朵金花”标兵。

“一河两岸”前瞻布局

“一日走尽千里淮河”。在美丽的淮滨走读淮河文化园,一处处复刻淮河沿岸的“知名景点”,成为园区的“网红”打卡地。

走读淮河文化园

走读淮河文化园是淮滨县高标准谋划“一河两岸”布局中的重要一环。该县利用3900亩的行洪荒草滩,完善文旅融合发展长远规划,启动“全域旅游”创建行动,实施了“四湖同运”水城文旅开发项目。同时充分利用水资源,结合“四水同治”,构建城市水系,提升城市内涵,成就了“五百里水路一座城,生态体验在淮滨”的诗意繁华景象。

“一河两岸”布局是淮滨县利用自身地理优势,因地制宜,统筹当前和长远,贯彻省委前瞻30年要求而制定的重要规划,把淮河变成淮滨的内河,在南岸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在北岸推进“港产城人”有机融合,构建以县城为枢纽、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加快实现建设中等城市目标,全县城镇化率已提高到47.6%以上。

以水润城,以文化城。淮滨以淮河文化为根基,以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围绕治水兴水,以自然风光、文旅项目为重点,协同推进安宁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孙叔敖和合文化园、蒋国故城遗址核心区保护等项目,争创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生态旅游示范乡镇,实施期思光伏小镇、淮南全域旅游水系开发等项目,努力实现“产业兴、生态好、人民富”的美丽蓝图。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淮滨县委书记谷光亚说,淮滨将牢记领袖嘱托,保持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而不懈奋斗。

“一港两城”开放融合

8月17日,信阳市中心医院淮滨院区的成立,则是淮滨县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淮滨人有了第一家三甲医院。

6月30日,备受瞩目的河南淮滨至安徽阜阳高速公路淮滨段正式通车,标志着这一连接皖豫两省的重要交通动脉全面贯通。这条高速公路不仅连接了淮滨与阜阳,更成为豫东南地区与皖北经济区的重要交通纽带。随着淮阜高速的通车,淮滨也在融入阜阳城市圈进程中迈出坚实一步。

港城新貌

在信阳港·淮滨中心港物流园区,总能看到货车来回穿梭,龙门吊将一个个集装箱整齐码放到船上,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

“投入运营的港口一期,拥有12个千吨级泊位,年吞吐能力达108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10万标箱;正在规划建设的二期,将打造拥有50万标箱集装箱吞吐能力的港口。”河南中豫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杨红丁说。

坐拥淮河主航道,作为“豫货出海”门户,淮滨中心港是中原进入长江距离最近、船闸最少、到达沿海时效最快捷的港口。2022年1月开航后,很快成为淮河内河航运的一颗耀眼“新星”,已开通10条集装箱航线。

近年来,淮滨充分发挥港口优势,积极实施“一港两城”发展战略,规划建设临港经济区和城市新区,推动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包括造船业、航运物流业、现代制造业在内的临港产业,已形成集船舶制造、港口物流、航运服务于一体的临港产业体系,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内河航运的重要节点。

“一麦二牛”振兴扛旗

“弱筋小麦以前是没人收的三等麦,现在成了香饽饽。”全国劳动模范、淮滨县绿色恒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明勤说。

淮滨地处淮河中上游,是优质弱筋小麦生长的天然区域。全县常年种植弱筋小麦80万亩,年产弱筋小麦32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31.8亿元。

“淮滨先后荣获中国弱筋小麦第一县、国家优质弱筋小麦示范县等称号。”淮滨县高级农艺师王振旭说,受益于河南省优质小麦发展“三县一城两基地”战略,淮滨成为“五粮液原料供应基地”。

网箱养鱼

着眼小田变大田,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63万亩,从种子选育、集中播种、大田管理到统一收购,弱筋小麦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生产。

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淮滨大力实施肉牛大县培育县、奶牛重点县建设,用“牛”经济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牛”动力。

在位于三空桥乡的蒙牛现代化智慧牧场,一期项目的一排排牛舍拔地而起。“养殖场存栏奶牛1200头,后期将继续引进4000头优质奶牛,预计带动周边300多人就业,年效益达1.8亿元。”河南景尚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富庭说,为了让奶牛吃上优质的饲料,他们正推动秸秆代草节粮、变肉换奶,让好品质的牛群饲养规模不断壮大。

坚持“一麦二牛”振兴扛旗,淮滨持续推进粮食和肉牛、奶牛生产统筹发展,已培育肉牛养殖场1680家,其中规模养殖场41家,全县肉牛饲养量达7.5万头。为建强“牛”产业链,淮滨与北京京沣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肉牛产业合作框架协议》,正聚力建设京沣福牛肉牛繁育养殖、屠宰加工及冷链物流项目。同时积极实施“政校企”合作,与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合作成立生物制药厂,成立兰州兽医研究所兽医临床服务(信阳)分中心,以科技创新推动畜牧产业创新发展。

“一稳两招”保障筑基

9月4日清晨,邱翠平骑着电动车前往离家不远的淮滨县阳光(河南)服饰科技有限公司上班。原本在外打工的她,虽收入不错,但无法兼顾家庭。今年2月,得知家乡企业招工后,她成功回乡应聘。如今每月收入稳定,还能照顾家人,生活充实而满足。

邱翠平的故事,是淮滨坚持“一稳两招”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

淮滨东西湖

“‘一稳’稳住了发展环境,‘两招’促进了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淮滨县县长朱志勇表示,通过实施“一稳两招”,淮滨县致力于建设宜居福城,为县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招商引资硕果累累。淮滨树牢“项目为王、结果导向”工作理念,围绕主导产业优质项目,精准招商、紧盯不放,在全县范围不断形成招商引资“强磁场”,为“工业强城”建设注入强劲活力。今年上半年,签约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均位居全市前列。

产业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产业兴。淮滨持续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坚持为引进创新型人才提供个性化服务,开展针对性、精准性招才引智和“万人大招工”活动,坚持“招工即招商”,持续推进万名学子回归、雁归来工程,引导返乡就业创业,吸引高校毕业生在淮滨就业创业。

“一稳两招”战略,不仅为淮滨带来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产业的蓬勃发展,更为县域经济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记者:韩浩 符浩 邱彦文

编辑:翟存鸣

审读:何海荣

审核:陈晓军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