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县级医院医疗水平大幅提升,远程医疗让专家诊疗触手可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积极探索“戴畈养老2.0模式”,老人们在家享受便捷养老服务;公路网四通八达,方便了百姓,带动了经济发展……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辉煌历程中,新县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即日起,信阳日报开设“红城百姓新生活”栏目,将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小切口,为读者展现新县在百姓民生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见证新县在新时代的发展征程中的变化,与红城百姓共同感受那份幸福与自豪。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亚云 周涛 通讯员 徐同生 /文 樊承欣 图/视频
金秋时节,新县箭厂河乡戴畈村,方凤云身穿“红马甲”,骑着一辆酷似警用摩托的电动车行进,伴微风、迎朝阳,成为金黄稻浪间的一道美丽风景。
“‘骑警’小方来啦!”老人闵秀英说着,朝塘边不停挥手。会面后一阵嘘寒问暖,方凤云熟练地拿出毛巾、搬凳子、打开水。闵秀英则打开“话匣子”。
“小方像女儿一样,在家养老很安心。手机上一下单,她立马就来了。她为我理发、送餐、聊天是常事,想洗个澡或者卫生大扫除……”闵秀英说着,掏出手机,点开手机上智能养老服务APP,津贴申请、购买服务、交流互动等功能区一目了然。
帮闵秀英洗了头,打扫完卫生,方凤云也拿出手机,扫向老人门上的二维码。此时,服务内容、时长记录已完整显现,方凤云立即上传到APP后台,等待后台管理人员统计服务薪资。
“‘一根扁担挑两头’,一边是老人,一边是小孩。”方凤云笑道,“居家养老‘戴畈模式’不但解决了照料留守老人、孩子的问题,还让农村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除了日常起居,留守老人们缺乏陪伴、孤独寂寞等问题亟待解决,在箭厂河乡“三留守”服务中心,这些问题自有答案。
欢快的秧歌队、喧腾的锣鼓声、老姐妹手拉手的寒暄……走进箭厂河乡“三留守”服务中心,这里不仅是老人的欢聚场,还是留守妇女的事业场,更是留守孩童的欢乐场。
“开学了,我们的开心果都回来啦!”新学期伊始,银发老人和懵懂孩童共同走进“三留守”服务中心。在这里,孩子们在操场上欢快嬉戏,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为老人带来欢乐;厨房内,护理员们忙着准备餐食,饭菜的香味飘散开来。
“我们天天来,这儿有老姐妹一起说说话、解解闷,热闹!”“关键是饭菜也有人做好端到手上,多省事儿!”“看着这些小娃娃心情就好。”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讲述着“三留守”服务中心的幸福生活。
“今年是‘三留守’服务中心成立的第5年。这里不仅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留守儿童服务中心,还有食堂餐厅和各种功能室,可以分时段为‘三留守’人员提供服务。”新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当前,在新县,由“居家养老”和“三留守”架构起的“戴畈模式”逐步将养老做成更大的事业和产业。2022年,新县实现了农村居家养老全覆盖,为全县两万余名居家留守老人提供“六助”等服务,实现了上门服务、工作实效全覆盖。
今年,新县又从“资金来源扩充、养老服务队伍增加、服务对象更加精准、服务标准更好、考核方式更优化”五个方面进一步探索“戴畈养老2.0模式”。
牢记殷殷嘱托,践行“两个更好”。红城热土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感人故事接续上演。低成本、高效率、可复制的“戴畈模式”正从新县走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