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届信阳茶文化节县区特刊·新县】红歌如炬燃 老区薪火传
2025-04-28 浏览量:0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涛 通讯员 聂建武 王丽君 /文 焦汉平 刘东明 周涛 /图

4月的新县,春意盎然,激情似火。4月13日,中国机械总院2025新县半程马拉松在新县广场鸣枪开跑,来自海内外的近万名跑步爱好者齐聚红城,在最美赛道上竞速奔跑,追寻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用脚步丈量山水红城。

红色遗址前合影留念

2022年入选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后,新县深入探索“红色+”融合发展模式,以红塑旅,以旅彰红,推动旅游与农业、体育等产业协同发展。蓬勃发展的红色旅游让老区焕发新活力,乡亲们吃上了“旅游饭”,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讲好红色故事 从“守护者”到“传播者”的叙事革新

在新县,红色故事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代际传承的鲜活实践。

“这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有一段红色故事,一石一洞都留存着革命先辈的斗争印记,我必须守护好。”张爱华老人说。作为“红军洞”的义务守护者,她数十年如一日为游客讲述父辈的革命经历,用方言再现“刘名榜带领游击队坚持斗争”的艰苦岁月。这种口述历史的真实感,让游客仿佛置身时空隧道,触摸到革命年代的脉搏。

接受红色教育

打造传承队伍,赓续红色血脉。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展陈的“永远跟着共产党走”锦幛前,讲解员韩兰深情讲述着3357个名字背后的故事,让游客感受到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诠释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深刻内涵。在专业讲解员队伍之外,新县还通过“小小讲解员进景区”活动,让700多名中小学生参与红色故事宣讲,使静默的文物“活”起来,激励新时代青年读懂红色历史,感悟精神力量。

红色精神的“传播者”

创新传播形式,讲好红色故事。“小城里人间烟火与春日诗意撞了个满怀,请大家跟随我的镜头,一起去新县首府路转转……”日前,在新县首府路街区,本土网络达人汪文平正热情洋溢地介绍着红色文化街区。视频中,绿苔点点的青石路、古旧斑驳的青砖墙沉淀着历史沧桑,引发网友纷纷点赞。如今,随手点开社交平台,我们总能偶遇“余多多”“户外文平”等网络达人,他们以短视频、互动体验、文创产品等年轻化表达形式,让红色历史从书本走进日常生活,吸引数百万年轻人在沉浸体验中成为红色基因的“接力者”。

挖掘红色资源 从“旧址群”到“产业链”的生态重构

新县立足红色文化底蕴,以系统性思维推动资源转化,构建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生态体系。在城区,以鄂豫皖苏区首府旧址群为核心,串联烈士陵园、革命博物馆等365处遗址遗迹,形成“一轴一带四区”的立体化旅游格局。5A级景区创建工程引入AR虚拟展馆、全息投影等技术,使《中华苏维埃土地法大纲》等文物实现动态展示,让红色历史可感可触。

“红田不大,仅有30平方米,却倒下了300多名烈士。随手抓起一把泥土,都能攥出血来。为了初心使命,为了人民幸福,先烈们抛家舍命,对党是何等的忠诚啊!”清明节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红色研学团队来到箭厂河乡“红田”惨案遗址前,他们手持黄菊,整齐列队,垂首肃立。耳畔响起的是声声撞击心灵的讲解,脑海中浮现的是当年硝烟弥漫、先烈们前赴后继的场景。

红城半马活动

乡村开发注重场景活化,箭厂河乡的“红田”遗址通过300平方米的铜雕群《坚贞》,艺术化再现300余名烈士英勇就义的壮烈场景;郭家河乡将列宁高级学校旧址改造为沉浸式教育基地,开设“红军课堂”“农耕体验”等课程,年接待研学团队超5万人次。这种“旧址+体验”模式带动周边形成特色产业村,培育出“红军馍”等数十种文创产品。

业态融合方面,新县以“红色+农业”打造田铺大塆等3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形成“春赏油茶、夏采莲蓬、秋收稻鱼、冬酿米酒”的全季产业链;“红色+体育”以登山步道联赛为起点,延伸出攀岩、漂流等户外运动集群,从全国登山步道联赛到革命老区羽毛球邀请赛,再到成功举办六届的“红旗飘扬薪火相传”半程马拉松……20余场国家级体育赛事接续举办,吸引八方游客聚焦红城,新县旅游的朋友圈频频扩容。

红色研学拓展 从“课堂”到“现场”的教育升维

让红色文化活起来,把红色精神传下去。新县以“大别红营”研学品牌为引领,将红色基因与教育创新深度融合,推动红色研学从传统课堂向多维场景升维。

新县立足“红绿古”三色资源禀赋,构建全域研学“大营地”。整合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大别山干部学院等26处红色营地,打造“1个国家专项基地+2个省级基地+N个特色节点”的矩阵式研学载体。在这里,一堂堂别开生面的“红色大课”正在上演:学生们行走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触摸历史温度,在大别山露营公园的生态课堂里探索自然之美,在田铺大塆古村落非遗工坊中体验文化传承……

红色研学热

如今,新县已建成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中小学研学营地,推出“大别红营”品牌,“大别红营的一天”入选文旅部推荐课程,吸引大批青少年参与红色教育实践。新县先后培育红色培训机构29家,累计培训学员超150万人次,大别山红色教育游区域品牌价值突破40亿元,“研学经济”成为老区振兴的新引擎。

从张爱华老人的深情讲述到田铺大塆的创客热潮;从朝气蓬勃青少年的研学足迹,到数字化重现的革命场景——新县以红色文化为纽带,构建起历史与现实、传承与创新的动态平衡,持续释放红色文化的多重价值。2024年,新县共接待游客1398.2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4.09亿元,其中红色旅游人次占比达92.5%。

英雄山上红旗飘

红土春深藏旧事,薪传星火焕新章。“我们将持续深化‘三红工程’,将革命遗址淬炼为精神地标,让红色之旅升华为信仰之旅,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新县县委书记、县长李晓亮的话语,彰显着老区人民以红色底蕴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老区答卷的坚定决心。(部分由新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记者:周涛 聂建武 王丽君 焦汉平 刘东明

编辑:翟存鸣

审读:何海荣

审核:陈晓军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