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起来的小店新奇好逛热度高
2025-05-06 浏览量:0

“五一”假期苏州“后街经济”活力涌动。苏报融媒记者 李想/摄制

“五一”假期,苏州各大文旅商业街热度高涨,而与之相邻的“后街”凭借差异化定位、本土化特色和沉浸式体验,也成为市民游客探索城市烟火气、享受惬意时光的热门选择。假期里,记者来到姑苏古城知名街区的支路小巷,探访城市“毛细血管”里的新兴业态,感受苏城“后街经济”的蓬勃脉动。

5月4日下午2点的十全街人流如织、热闹非常,仅一河之隔的带城桥下塘奇奇怪物手工杂货铺里,时间却仿佛静止着。门口一枝月季热烈盛开,货架上缤纷多彩的陶器可爱搞怪,在苏州工业园区工作的郝家明正和从淮安来苏过假期的女友用陶泥捏着“卡皮巴拉”。“这里可以DIY陶艺,而且人少安静。”郝家明说,他从社交平台上发现这家小店后前来探店,体验感超出预料。

郝家明和女友正在体验制作陶艺。苏报融媒记者 李想/摄

“店铺选址带城桥下塘是因为这里不像知名古街巷那样喧闹,同时又具有苏州氛围,很‘小巷人家’。”店主“大白鹅”介绍,现在越来越多消费者发现了姑苏古城小街巷的有趣,有些网友在社交平台刷到小店就会前来探店打卡,面积仅有约十平方米的小店当天已经接待了十余组前来体验陶艺手作的顾客。

与十全街一河之隔的绿意小巷。苏报融媒记者 李想/摄

向西走,与十全街同样相隔不远的“M+驻这里”创意设计产业园曾经是伯乐中学旧址,如今经过“微改造”,化身成了潮流文化氛围浓厚的新兴打卡点。产业园中间的草坪上,市民洪先生正与3个月大的柴犬玩耍;一家面包烘焙店因“窗前有一棵大树”选址在此,店门口,苏州人来女士带着远道而来的朋友享受闹中取静的惬意时光;另一家甜品店的后院装饰了极具异域风情的小型喷泉,几名高中生相约在这个充满氛围感的小店给心爱的“吧唧”(二次元领域的徽章周边)拍照。

洪先生带着萌宠打卡“M+驻这里”创意设计产业园。苏报融媒记者 李想/摄

探店、寻宝广泛流行,“藏”起来的小店逐渐成了“卖点”。乌鹊桥路、带城桥下塘、滚绣坊、长洲路等十全街的支路小巷,拥有时尚沉浸的新兴业态、更为方便的停车体验、松弛惬意的消费场景,与“主街”互补互促,开辟出街区商业的全新空间、打开文旅体验的全新维度。

目光向北,“古城顶流”之一的平江路也以其熙攘人流,带动“后街”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游客穿着汉服、旗袍游览平江路。苏报融媒记者 李想/摄

5月4日下午4点,平江路的游人摩肩接踵,不少身穿汉服、旗袍的游客正倚在古桥上,请同伴抓住时机、找准角度定格独特的江南氛围。游客们旺盛的“变装”热情,促成了与平江路相连的肖家巷以“旗袍一条街”的新身份火热出圈。据记者现场估算,仅413米的肖家巷集聚了近20家传统服饰体验店,各种配饰、裁缝店、复古风理发店也应有尽有,一站式满足游客“出片”需求。

在汉韵轩汉服体验店,店内各类汉服款式齐全、琳琅满目,十个妆造工位都已坐满顾客,墙边更有十余名正在等待的消费者。“‘五一’假期每天能接待六七十组客人,每名顾客平均消费可以达到400元左右。”该店工作人员杨先生介绍,得益于附近平江路、观前街的庞大客流量,附近的几家店生意都很好。

一家汉服体验店生意火爆。苏报融媒记者 李想/摄

除了换上一身汉服,在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戴上XR眼镜也能“穿越”。与肖家巷平行的大儒巷有一家“浸趣玩”XR剧场,一对母子正在店内感受沉浸式体验项目《虎丘秘境》。该项目高精度复原两千多年前的虎丘山文化古迹,利用XR(扩展现实)技术带领体验者“穿梭历史长河”,跟随剧情指引经历文化探秘故事,了解古城发展脉络。

游客在体验XR项目《虎丘秘境》。苏报融媒记者 李想/摄

非遗手作、科幻体验、萌宠互动……这个假期,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支路小巷正与“主街”交织出“穿越古今、虚实交叠”的沉浸式文旅体验,将观光打卡进一步拓展为深度感受。“后街经济”的蓬勃,让“主街”流量转化为在地消费的“留量”,更进一步激活着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苏报融媒记者 李想/文)

来源:引力播

编辑:翟存鸣

审读:何海荣

审核:华唯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