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亚涛
记者:请问息县县委统战部在贯彻落实上级部署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谢文彬:2025年,息县县委统战部聚焦省、市目标任务,提出了“四聚四强”的具体工作举措。
聚心强引领,画好团结奋进同心圆。采用“政治理论研学+红色实践教育”双轨模式,每月组织一次专题学习,每季度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对党外人士、民族宗教界人士、民营企业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群体的思想引领,在守牢“圆心”基础上最大限度延长“半径”。
聚智强支撑,激活服务发展新动能。2025年,重点打造三张名片:一是提升知联、新联工作效能,创新“知新同行共享未来”工作品牌;二是深挖根亲文化资源,打造根亲文化特色统战品牌,构建以赖氏、马氏、白氏等为代表的“一姓一品”文化传播矩阵;三是优化为侨服务,形成“五联同心”侨务工作品牌。
聚和强稳定,筑牢风险隐患防火墙。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宗教工作的主线,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抓住“融”“导”“实”三个关键,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谐稳定。
聚力强发展,当好民营经济助推器。发挥“店小二”服务作用,实施新时代民营企业家赋能培训计划;加强工商联和异地商会建设,为企业排忧解难、牵线搭桥;深化“同心出彩·招商引资拼经济”活动,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更强统战动能。
记者:如何利用文化资源开展统战工作?
谢文彬:近年来,息县县委统战部坚持弘扬根亲文化,打造具有息县特色的“文化统战”品牌。一是搭建平台强根基。成立了根亲文化发展专班和根亲文化研究会,下设赖氏、白氏、马氏、朱氏、吴氏等多个姓氏研究机构,形成“同向发力、双线推进、多点协同”的工作格局。二是打造载体聚人心。相继建成息夫人文化园、古赖国文化园、马援广场等根亲文化地标,高标准建设“息商之家”综合服务平台,成为海内外宗亲寻根谒祖、投资兴业的载体。三是深化联谊扩影响。自2010年以来,累计举办赖氏、白氏、马氏等根亲文化交流活动30余场,接待全球各地姓氏宗亲5万余人次,有效提升了息县在海内外的影响力。2025年,息县县委统战部将发挥马援封侯地的地域优势,配合做好第十二届“世马恳亲大会”,谱写根亲文化合作发展新篇章。
记者:息县县委统战部在立足实际、统筹抓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实上做了哪些工作?
谢文彬: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上“做实功”。息县县委统战部深入开展政策宣讲“三进”活动,组织工商联会员、3个行业协会和23个基层商会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坚定发展信心。在推动政策落实上“砺真功”。2025年以来,开展常态化走访20余次,累计收集企业家建议26条,落实率达92%,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融资832万元。联合人社部门举办3场“春风行动”专项招聘会,输送产业工人415名。在队伍建设上“练真功”。以格局商学院为载体,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将全县1100余名工商界代表人士纳入2025年度培训计划,选拔53名优秀年轻企业家进入工商联和商协会领导班子。加快异地商会建设,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记者:息县县委统战部在开展网络统战工作方面有什么好做法?
谢文彬:息县县委统战部立足实际,以网络人士统战工作为主,将互联网“最大变量”变成统战工作“最大增量”。一是把准思想方向。组建以47名粉丝量过万的“大V”为主的网络统战人士团队,先后举办政策理论学习活动13次,组织外出学习6次,进一步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二是延伸工作手臂。打造网络达人孵化平台,举办自媒体交流会、网络直播技能培训会14期,提升自媒体从业者销售农产品能力。三是助力经济发展。积极探索“网络统战+公益助农”工作模式,举办乡村电商节等系列活动,组织拍摄“我为家乡代言·公益助农”等公益宣传片20余部,助力销售特色农产品2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