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迎春 文/视频剪辑
“太开心啦!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看到了在信阳看不到的风景。淮安结对小伙伴妈妈做的淮扬菜,真是一绝!”7月6日,记者电话采访正从江苏省淮安市返信的平桥区王岗乡宋湾小学二年级学生徐苏垾时,他仍难掩激动之情。
徐苏垾参加的第六届“牵手大别山 情系淮河岸”活动刚刚落幕。6月30日至7月6日,24名信阳乡村儿童跨越山水,与淮安的小伙伴们共度了一段难忘的联谊时光。这标志着连接革命老区与伟人故里的教育实践已走过十年历程。
这场跨越十年的情谊,始于2014年在南京举行的一次教师培训——
当时,淮安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教师陈玲与在信阳王岗小学任教的赵新远结缘,共同发起“牵手大别山 情系淮河岸”活动,决定为城乡儿童架起深度交流的桥梁。
从最初的纸短情长,到2015年首届公益冬令营开启实地互访,十年间六届活动已吸引300余名师生参与。
“最初的愿望很朴素,就是让城乡孩子真正‘手拉手’,在共同生活中走进彼此的世界。”赵新远道出初心。
十年耕耘,活动已淬炼出独特的“行走的课堂”模式——
两地学子互访足迹遍布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等红色地标;在淮安深入消防队实训、探访有轨电车基地,于亲历中感悟职业精神……
“这种体验式教育,远比课堂说教更深入人心。”信阳带队教师徐国威深有感触。
陈玲则强调:“教育不一定要立竿见影,重要的是亲身经历。这些经历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发芽结果。”
活动的核心亮点在于“你住乡村我的家,我住城市你的家”的深度互换模式。从陌生羞涩到离别时的不舍,孩子们结下深厚持久的友谊。
信阳宋湾小学学生钟子墨回忆初次入住淮安小伙伴家的情景,感慨道:“既紧张又兴奋,但叔叔阿姨的热情让我很快融入了这个‘新家’,感受到了一段难得的别样生活经历,这是最珍贵的人生财富!”
走过十年,活动影响早已超越单纯联谊。“十年坚持,不为名利,只为让孩子们看见更广阔的世界。”赵新远希望这种“同住共学”模式能走向全国,为教育公平贡献智慧。
淮安孩子笪紫辰的爸爸感慨道:“这场跨越山河的教育实践,在城乡孩子综合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建设上都播下了种子。”
我们有理由坚信,“信淮一家亲”的情谊与“行走的课堂”将继续拓展深化——那被细心播撒的希望之种,终将在更广阔的田野里,迎来破土参天的回响。(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