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宇
盛夏时节,万物丰盈,老区信阳,活力满格:信用之风吹起产业链群迈向绿色崛起,金融之水润泽实体经济厚积薄发,“信用+金融”组合体系绘就老区信阳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从我市成功创建第四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全面启动信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提升行动,到坚持以信用赋能、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为导向,再到推动实施潢川县“预付式消费信用护航”、罗山县“信用园区”、浉河区“信游浉河”全域旅游信用监管等“信用+”工程,全力打造富有本地特色的服务体系……我市正努力全面提升信用修复等服务质效,全域开展信用示范工程建设,深入推进信用融资服务和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础。
搭建综合平台,深挖创新产品。我市积极构建全市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体系,依托市信用平台归集各级各部门53类信用信息5.68亿条,为企业精准“画像”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同时,上线绿色金融、股权融资、首贷中心等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并建立全省首个市级绿色项目(企业)库,有效引导资金与资源向绿色领域倾斜。
“我们创新开展‘一县一区一行业一特色’工程建设,在民生实事等重点领域打造应用场景的基础上,创新实施浉河区胜利路步行街‘信维码’、新县‘信用+’红色文旅、重要农产品信用追溯等具有本地特色的示范工程,优化社会诚信环境。”昨日,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聚力融资信用,汇聚协作力量。我市积极搭建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拟围绕绿色金融等本地特色产业,与“国家信用信息加工联合实验室”开展单体合作,进行定制化数据加工,开发定制化产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与此同时,我市还充分发挥县区包联企业首席服务员作用,上门解读政策、采集信息、对接需求,提高摸排走访和系统填报的精细化水平,创新开展商协会首席金融服务专员工作推进会,联合银行机构开展小微企业融资政策宣讲进园区、进企业等活动,依托市、县(区)长专题办公会、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等服务机制,推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为全市民营和小微企业的稳健经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当前,我市正在积极申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依托信阳革命老区的“绿色底色”,聚焦产业绿色崛起,夯实绿色金融服务平台载体,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模式,强化绿色金融数据治理。重点围绕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产品和市场体系等方面,深化本地化实践探索,丰富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产品服务,做深做实以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等企业为重点的市、县、区级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信用和金融是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展望未来,我市将坚持把信用建设和金融服务作为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实体经济和改善民生、加快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健全信用体系,推动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强化信用监管和高效能治理,完善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推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为老区加快振兴、加速绿色崛起注入强劲“双引擎”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