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蔡炳炎先辈:
见字如晤!
当我拿起笔,试图穿越这80多年的时空与您对话时,内心满是敬仰与感慨。如今,我在和平年代的暖阳下,在宽敞明亮的书房中,轻轻写下这封信,希望能将新时代的模样说与您听。
知晓您的事迹后,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1937年,那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您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8军67师201旅少将旅长,在淞沪会战爆发后,毫不犹豫地率部奔赴上海罗店。在出发前,您于常州给妻子赵志学写下家书,那一句“国难至此,已到最后关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振聋发聩,展现出您拳拳的爱国之心和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情怀。
还记得您家书里痛斥的逃兵周难吗?在生死考验面前,他选择了退缩。但您不一样,您带着将士们冲锋陷阵,用行动诠释着军人的担当……
如今,上海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满目疮痍的模样。罗店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一片繁华。曾经的战场,如今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但是您和战友们的英勇事迹,被永远铭记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里。馆内陈列着当年的枪支弹药、作战地图,还有您和战友们的照片,它们默默诉说着那段悲壮而又伟大的历史。
从纪念馆出来,我站在街头,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与安宁。我想起您对家人的牵挂,信中您关心着女儿蔡慕兰的终身大事,惦记着年幼的儿子蔡浙生。如今,您的后辈们在这片您用生命守护的土地上安居乐业。我们的国家,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变得无比强大。
我们有了自己先进的武器装备,再也不用像当年那样,拿着简陋的武器与敌人殊死搏斗;我们的经济飞速发展,百姓生活富足;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拥有着重要的话语权,再也不会任人欺凌。这一切,都是无数像您这样的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先辈,您当年在战场上的呐喊和冲锋,已化作我们前行的动力。如今,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传承着您“不畏强暴、百折不挠”的精神。科研人员们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让中国的科技水平迈向新的高度;医护人员们在疫情期间逆行而上,守护着大家的生命健康。我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您用生命换来的和平。
“愿后世不闻硝烟”,您的祈愿,我们正在努力实现。如今,世界仍不太平,但中国始终坚定地走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不辜负您和所有先辈们的牺牲。
此致
敬礼!
一名敬仰您的后辈
2025年7月19日
(朱毅,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实验学校五年级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