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抗战印迹 传承复兴力量】一封给1937年先辈的信
2025-08-25 浏览量:0

亲爱的先辈们:

你们好!

我是一名五年级即将升六年级的学生。今天在图书馆里面看到一本名为《抗战回忆录》的书,我深有感触。

太爷爷跟我说,1937年的秋风吹得人心里发慌。他那时是乡村的孩子,敌人来了,他们就会把课本埋进地窖,老师带着学生们往山里转移。路上见着穿军装的就敬礼,遇到逃难的就分干粮。他在日记里写,“没人喊口号,可每个人都知道要往哪走,往能活下去的地方走。”现在我每天背着书包上学,教室明亮温暖,课本干净整洁,翻开课本时总想起那些被炮火燃烧的书页。

这个月妈妈带我参观抗战纪念馆,玻璃柜里那台老式发报机让我停住了脚步。按键上还残留着大大小小的指痕,像你们没说出口的话。讲解员说,当年你们用摩斯密码传递的“坚持”二字,如今变成了5G信号里的“奋进”。现在你们曾经的战场变成了高楼大厦,那些你们用血肉守护的土地,正长出新的希望。

前段时间班里讨论“1937年的战争”,有同学的太爷爷是当年战争的参与者,他说:“当年战士们爬雪山过草地,现在我们翻山越岭送医送药,都是为了让这片土地上的人过得好,让我们的后代拥有更好的资源。”我忽然懂了,你们留下的不只是和平,更是“不服输”的劲儿。你们在弹坑里种过南瓜,我们在沙漠里种出防护林,你们用算盘计算弹药,我们用计算机解答难题。

我和家人一起去看了天安门升旗,看着国旗冉冉升起,我想起太爷爷说的胜利日。那天他们扯下红被面当国旗,举着走过废墟,如今这面旗飘扬在学校中央,飘扬在山峰之巅,飘扬在新一代少年的心上。

此致

敬礼!

金学涵

2025年7月23日

(金学涵,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实验校区小学部六年级一班)


编辑:翟存鸣

审读:何海荣

审核:华唯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