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西电东输这一超级工程,当记者走进位于常熟的±800千伏姑苏换流站时,顿时便有了最直观的印象。这里是白鹤滩-江苏直流输电工程的受端站,也是世界首座常规直流与柔性直流混合级联特高压换流站。“1毫秒内,百兆焦能量可以快速消纳!”工作人员解释,电从西部送出,瞬间到达苏州,实现了“秒送”。
2022年12月投运以来,姑苏换流站装机容量达1600万千瓦,截至2025年9月30日,累计输送电量766.704亿千瓦时,有效缓解华东地区中长期电力供需矛盾,促进了国家能源结构调整。
±800千伏姑苏换流站是世界首座常规直流与柔性直流混合级联特高压换流站。苏州市发改委供图
±800千伏姑苏换流站是世界首座常规直流与柔性直流混合级联特高压换流站。苏州市发改委供图
深受能源变革和国家工程的影响,苏州超前布局新能源产业,着眼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一面开发本地电源,一面引进外来绿电,全市加快构建以光伏、储能及动力电池、风电、智能电网、氢能、绿色低碳加新能源汽车为主要支撑的“6+1”新能源产业体系,2024年总产值突破8200亿元。
苏州有16万家工业企业,尽管能源转型力度持续加快,但主导产业仍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呈现出高产出、高能耗的特点,工业用电量位列全国第一。面对全球能源变革及自身发展需求,苏州进一步明确新能源产业发展目标与战略方向。《苏州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苏州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成为继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后的第四个万亿产业集群。
新能源产业一路拉升,强劲动力来自于制造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清陶能源是由清华大学南策文院士团队在昆山开发区创立的公司,自2016年起便致力于固态锂电池的研发与产业化,不仅成功建成全国首条固态锂电池量产线,更实现了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从产业化到商业化的飞跃,为创投圈所瞩目。而协鑫光电等“钙钛矿明星公司”同样来自昆山,上海电气国轩还在昆山建立了年产能达300MWh的锂电池储能系统生产基地。众多新能源企业集聚,从上游材料到下游应用,完善着新能源产业生态链。
在苏州高新区,产学研的磁场效应越来越强,既有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又有固德威、阿特斯等110家新能源企业,新项目群星闪耀。华能苏州燃机示范项目,装机容量217兆瓦,是国内首个F级(80兆瓦)国产化燃机机组,也是苏州西部片区重要的热源、电源支撑点。今年7月,苏州力神的二期项目在苏州高新区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启用,即中国诚通·力神电池新一代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基地,总投资27.5亿元,新建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5条智能化产线,研发与产能都迈上了新台阶。
位于苏州市高新区的华能苏州燃机示范项目。苏州市发改委供图
能源变革带来的发展方式转变,在苏州已悄然成为风尚。在吴江,大唐苏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发电模式已经进入广大乡村。该公司吴江区梅湾荡水面光伏项目已经开工建设,计划投产容量22.5MW。鱼塘上方的空间光伏发电,下方仍可正常养殖,让一个鱼塘有了两份收入。正是基于随处可见的新场景所带来的底气,今年6月,吴江区亮出了“力促新能源产业早日迈上千亿级”的目标。
当前,苏州已集聚新能源相关企业超1600家,其中规上企业506家、高新技术企业292家、瞪羚企业35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75家,在《2024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排名全国第四。
苏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政府强化政策引导,企业主动抢抓机遇,超前布局和政企协同,让苏州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势凸显,后劲十足,未来将持续推动能源变革进行到底。
(苏报融媒记者 张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