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畅达便捷网 激活发展新动能——我市聚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纪略
2025-10-23 浏览量:0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坤灿

沿大别山高速公路“扩容提速”,加速构建省际快进“大通道”;淮河内河航运“通江达海”,持续拓宽水上“主动脉”;普通公路“织线成网”,不断畅通末端“微循环”……“十四五”以来,我市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扛起“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的使命担当,埋头苦干、攻坚克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交通答卷”——公路水路基础设施完成投资860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4倍;综合交通线网总规模突破2.97万公里,较“十三五”末新增1700公里,成功构建起全省重要的区域性互联互通综合交通枢纽,“135”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从蓝图变为现实,为老区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要想富,先修路!”高速公路作为对外联通的“大动脉”,始终是信阳交通建设的重中之重。“十四五”以来,安罗高速上蔡至罗山段、许信高速信阳段等9条高速公路相继开工,累计完成投资505亿元,规模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是“十三五”时期的9.6倍。如今,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992公里,跃居全省第二,较“十三五”末新增400公里,“五纵三横一环”的高速网络全面成型。90%的县区迈入“双高速”时代,2小时可直达武汉、合肥等周边省会,300公里“一日游”快速交通圈惠及千万群众;58个出入口、5个开放式服务区投入运营,实现“县县通高速”,近90%乡镇“20分钟上高速”,让农产品出村、工业品下乡的“康庄大道”越走越宽。

“因水而兴,向水而为。”信阳依托淮河优势,锚定河南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目标,以“一干六支、四道共生、轴带联动”为布局,打响淮河航运建设“大会战”。如今,满载信阳特产的船舶可直达长三角、粤港澳,“低成本、大运量”的水运优势,让这座内陆城市加速向开放前沿华丽转身。

交通的末梢在乡村,服务的温度在民生。近年来,我市整合交通、物流、邮政、电商“四方资源”,打破部门壁垒,激活城乡流通“全链条”,推动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创新探索“资源共享、客货兼顾、运邮结合”的新模式——公交车不仅能载人,还能捎带快递;农村客运车化身“共富班车”,把农资、特产送到田间地头,农村物流网络从“零星点点”变为“密织成网”。新县成功创成“全国第三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入选交通运输部客货邮融合发展典型案例,“信阳样本”在全国推广。

“十四五”期间,我市还立足淮上元素、豫南风格、江南韵味和茶乡特色,构建“快进慢游深体验”的旅游交通体系,推动“交通+旅游”“交通+文化”“交通+产业”深度融合,1800公里交旅融合示范路如丝带般串联起红色遗址、绿色茶园、古村古镇,实现“串珠成链、移步换景、一路一景”。

把握当下,着眼未来。我市将持续优化完善全市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巩固提升区域性互联互通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让交通运输成为驱动信阳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服务老区振兴的“开路先锋”、连接民生福祉的“幸福纽带”,奋力谱写“两个更好”新篇章。

记者:韩坤灿

编辑:翟存鸣

审读:高原

审核:胡瑜珊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