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糕里藏祝福,四代人匠心守“甜香”
2025-10-25 浏览量:0

重阳将至,苏城街巷里已飘起桂花与糯米的甜香,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富强农贸市场内一家糕团小店也是热闹非凡。它虽然没有醒目的招牌,却凭着四代人坚守的老手艺,吸引了众多顾客慕名而来。这段时间,每天凌晨3点半,店主钱怡清和家人就已经开始一天的忙碌。

客户定制的重阳糕。苏报融媒记者 管有明/摄

店里的双馅团子是日常招牌,炒肉团子、松花团子、猪油糕等也是常被抢空的“热门款”。而到了重阳,重阳糕便成了“时令主角”。“我家四代做糕团,就守着‘纯手工’的老规矩,这‘实在’二字不能丢。”钱怡清的话里满是坚持。做糕的每道工序都藏着匠心:芝麻要亲手翻炒出焦香,冷却后拌入当天采购的新鲜猪板油;豆沙得用小火慢熬三四个钟头,熬到用勺子一压就能化成沙;就连糕团皮,也要先经木头蒸笼蒸出麦香,再用扁担反复揉压,让面团自带一股木质与谷物交融的独特气息。

钱怡清家的糕团,传承到她这里已是第四代,她家与糕团的缘分也已延续近百年。早年间,曾祖父挑着担子在上海街头走街串巷,卖软糯的年糕;到了祖父这辈,在长青中学旁开起固定店铺,糕团品种逐渐丰富,青团子最热销时,一天能卖出7000个。不少年长居民对这家店熟得不能再熟——每天清晨,总有七八个阿婆来店里拿货,再挑着担子去附近村子售卖。如今,店铺搬入富强农贸市场,还开通了线上接单模式,老味道在新经营模式下愈发红火。

顾客选购重阳糕。苏报融媒记者 管有明/摄

除了日常糕点,钱怡清还承接各类喜糕定制。在苏州人的记忆里,人生喜事总离不开这份甜,糕团几乎贯穿了一辈子的重要时刻。满月宴上,寿桃、寿糕必不可少;中高考前,家长会订“定胜糕”为孩子加油打气;新婚之时,讲究更多:男方要备足三盘大糕配“子孙团”,取“步步高升、子孙绵延”之意;女方则以98只或108只实心团子为主,“98”谐音“久发”,“108”寓意“要发”,无馅的团子象征新人一心一意、团团圆圆,最后点上一抹红点,喜气便扑面而来;若是乔迁新居,除了常规喜糕,还要加上馒头与粽子——“馒”对应“圆满”,“粽”象征“顺遂”,把对新生活的美好期盼都揉进了面团里。也正因为这份对传统的尊重,钱怡清家的糕点成了许多人订喜糕的首选。据悉,约九成的顾客是熟客或是熟客推荐来的,这份口口相传的信任,成了店铺最亮眼的“活招牌”。

(苏报融媒记者 管有明 通讯员 戴晓露/文)


来源:引力播

编辑:罗宇凡

审读:高原

审核:徐立明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