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金”服务“牛”担当——探究金牛山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
2025-10-28 浏览量:0

信阳日报见习记者 江玉坤

“金”服务,“牛”担当,基层治理“山”般安。作为典型的城乡接合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区域,浉河区金牛山街道通过创新“1314”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模式,成功破解了人口结构复杂带来的治理难题,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升级。

“1314”模式是一套逻辑清晰、衔接紧密的基层治理闭环:以“党建引领”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创新“三方共商”机制,将小区功能型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拧成小区治理“一股绳”,通过一事一策,精准“狙击”居民生活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带动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再攀新高,最终实现自治、德治、法治、智治为内核的“四治协同”。这一模式在多个社区治理案例中展现出了强大生命力。

位于金牛山街道的十里河社区最近接到五组的居民反映:“后面那条背街小巷没灯,晚上散步都得摸黑走,太不方便了。”

得知这一情况后,十里河社区立即对五组无照明路段进行逐段排查、现场测绘,详细记录每处需安装路灯的位置、路段长度,同时逐户征求居民对路灯高度、亮度、安装点位的意见,并积极向街道、区移民局申请路灯亮化项目支持。

不仅如此,社区还考虑到了后续使用和维护成本的问题。“传统路灯电费、维修费是笔长期开销,不划算。我们组织居民在‘金牛夜话’上协商几次后,大家一致决定用太阳能路灯,虽然前期费用稍贵,但后续基本不用电费,维护也省心。”社区党支部书记赵祥银说。同时,区移民局、街道积极响应,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项目规划、安装。如今,56盏路灯不仅照亮了夜路,更温暖了民心。

周家山社区则通过“微心愿”机制,将治理触角延伸至居民生活的细微处。公示栏上一张张记录着“小狗便便无人清理”“电动车乱停乱放”等问题的便利贴,成为需求与服务精准对接的平台。

社区工作人员会定期收集便利贴上的心愿,联合业委会、志愿者快速响应,简单需求当天落实,复杂需求制定方案逐步推进,让居民的小烦恼通过小纸条变成生活里的‘小幸福’。”周家山社区党支部书记邓薇薇介绍。

不久前,有一张便利贴引起了志愿者的注意,“希望在小区加一个晾衣架”。在确认原有晾衣架因长期淋雨出现锈迹无法使用后,社区工作人员立刻展开行动。他们对旧晾衣架进行细致擦拭并清理现场,随后迅速联系商家定制新晾衣架。短短数日,崭新的晾衣架便稳稳立在公共晾晒区,不仅晒暖了居民的被褥,还晒出了社区治理的温度与速度。

如今,金牛山街道的基层治理正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每件事”延伸,让“‘金’服务、‘牛’担当”的承诺,真正变成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记者:江玉坤

编辑:翟存鸣

审读:高原

审核:常征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