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凯
在第四个“信阳企业家日”来临之际,企业家群体再次成为城市发展的焦点。他们不仅是经济的推动者,更是城市精神的践行者。10月27日,记者专访了信阳市豫中茗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海云,聆听她在信阳这片热土上的创业历程与感悟。
谈及“信阳企业家日”设立4年来的意义,曾海云深有感触。她表示,这4年是“被看见”与“更坚定”的成长历程。“这个专属节日,让我从一名追逐梦想的个体,成长为信阳经济发展图景中被认可、被支持的一员。”她认为,这不仅是个体身份的归属,更是对信阳企业家群体社会价值的肯定与期待。
曾海云说,信阳在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政策赋能、服务添力、保障护航,让企业家“落地有根、成长有翼、梦想有光”。企业家之间从“单打独斗”走向“携手共进”,政企沟通也从“有事才找”转变为“常态对话”。
“我们真切感受到,自己不再是市场大潮中孤军奋战的个体,每一次创新、每一步成长,都与城市的发展同频共振。”她动情地说,“这份荣誉不属于某个人,而是所有企业家共建家乡的集体勋章。”
当被问及企业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时,曾海云将其归功于“非遗传承+科技赋能+文化落地”的三维模式,核心在于守正与创新并重。
出生于茶人家庭,曾海云深知一杯好茶的根本在源头。企业拥有1200亩标准化生态茶园,始终坚持绿色生产、严格品控。一方面,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以传统技艺提升品牌活力;另一方面,秉持“零添加”理念,打造“曾好吃”非遗传统美食系列,塑造品牌新名片。
在创新方面,企业打破传统销售模式,积极探索“茶业+”跨界融合。线下布局专卖店、商超与合作门店,线上借助抖音、微店、淘宝等平台直达用户,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机制,持续拓展市场覆盖面。
作为信阳经济发展的亲历者,曾海云对优化营商环境、培育人才有着独到见解。她建议,营商环境应从“普惠广洒”转向“精准滴灌”,例如扩大“三部三五三首席”服务机制覆盖面,结合“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建立茶叶非遗认证与“三品一标”使用的一站式服务,为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针对性支持。
在人才培育方面,她呼吁构建“传帮带+社群化”生态体系,建议政府牵头组建“企业家导师团”,促成成功企业家与初创青年结对,定期举办产业沙龙,推动“茶+文创”“茶+数字文旅”等新业态发展,让人才不仅“落地”,更能“扎根生长”。
面向有意在信阳创业或回乡发展的年轻人,曾海云提出三点建议:坚定信心,以“让石头发芽”的韧性扎根信阳;保持热爱,勇于试错,将每次探索视为成长的阶梯;脚踏实地,敢于创新,善用茶文化底蕴,结合短视频、茶啤酒等新形态,在传统与时代的交融中行稳致远。
在曾海云身上,记者看到了信阳企业家群体的缩影——他们既坚守传统,又拥抱未来;既是商业的实践者,也是城市的同行者。以茶为媒,他们书写奋斗故事;与城共生,他们共绘发展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