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勇 文/图
深秋时节,落叶飘飘。在浉河区谭家河乡大桥村团包组,村里的志愿服务人员正忙着为空巢老人周子贵清扫院子里的落叶。感受着志愿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周子贵老两口高兴得合不拢嘴。

“今年68岁的周子贵,前几年因脑出血导致下肢残疾。他的两个女儿均已出嫁,老两口在家比较孤独。我们村的志愿服务队定期上门看望,为老人检查身体、清理家务,陪老人聊家常,让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大桥村党支部书记许亚平介绍。
“在民生保障工作不断向精准化、精细化、品质化推进的当下,困难群众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基本物质上的保障,而是逐渐趋向心理和精神上的‘精准疗法’,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浉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河南省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区之一,浉河区自2024年7月起,以物质保障为基础、精准服务为核心,不断丰富救助内涵,积极探索由传统的现金、物资救助向生活照料、心理抚慰、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等综合救助模式转变,推动社会救助更有温度、更具精度。
今年,浉河区选取湖东街道京深社区、五星社区和谭家河乡大桥村等3个村(居)作为改革试点,通过高效统筹红色管家、红色物业、功能型党支部,协同党员、志愿者与社会组织等社会救助资源,围绕困难群众关注的“医、食、住、行”等生活问题,主动上门提供精准化服务,构建起温暖、包容的村(居)救助网络。
大桥村通过前期摸排筛选,建立了51户服务对象档案和由村干部、党员、农村留守妇女、村医、公益岗位人员组成的10人志愿服务队,对特困供养人员、留守儿童、重度残疾人、独居老人等开展每周不少于两次的上门服务。“档案是动态的,一旦发现一个家庭出现困难需要帮扶,我们就及时纳入救助档案。服务是不定期的,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困难群众有需求,我们就随时上门服务,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许亚平说。
目前,针对不同困难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浉河区制定了“一户一档、一人一策”救助服务清单。为困难失能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必要的看护和照料、康复训练、送医陪护等服务,保障其基本生活;为重病家庭、留守老人等困难群众提供助餐助浴、居所保洁、衣物换洗、代购代买等服务,改善其生活质量;为困境儿童提供心理关爱、学业辅导、社会融入、资源对接等服务,促进其健康成长;为失业困难人员提供能力提升和岗位推荐帮扶,利用辖区内的培训教育资源,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
目前,浉河区通过“民政牵头、多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精准服务,累计走访困难群众1000余人次,提供各项救助服务58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