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空间变身社区食堂,如何实现公益效益双赢?
2025-11-06 浏览量:0

今天(11月6日),相城区望亭镇果园社区的社区食堂开业。与多数社区食堂不同,这家食堂通过激活社区内生力量,成功盘活闲置资产,并借助“社区合伙人”力量,推动食堂走上公益与效益兼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果园社区社区食堂开业。苏报融媒记者 胡兴怡/摄

工作日午间,温馨明亮的社区食堂内,老人们悠闲用餐的同时,上班族也陆续加入。“试运营期间,午市和晚市的上座率都很高。”社区食堂运营团队水天堂社区食堂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云柱说。一位带着孩子前来用餐的妈妈说:“这里价格实惠、选择也多,吃完带着孩子散步回家,真的挺方便。”

随着银发服务的深度推广,越来越多的社区食堂来到老人们身边。尽管享有一定的助老补贴,但受限于仅服务高龄老人、地理位置缺陷等影响,不少食堂运营存在一定困境。为推动社区食堂良性循环,多地开始尝试转型,果园社区也积极探索社区食堂运营新模式。

“想要社区食堂走得长远,辐射的人群就不能只是老年人。”果园社区书记惠伟说。尽管果园社区内已有专门服务高龄老人的食堂,但其余居民的就餐需求依然旺盛。今年年初,打造一个面向全年龄段居民的社区食堂构想在惠伟心中萌生。

首先需要给社区食堂找一个好位置,位于果园社区丽都街区内的一处闲置商铺成了首选。说干就干,果园社区“两委”班子通过前期研究,一方面积极联系了正在苏州打造商业化社区食堂的“水天堂”公司,与他们合力探索社区食堂新模式;另一方面,社区与闲置资产所属方望亭镇国资公司进行多轮协商,最终企业决定将闲置资产下沉至社区,用于发展嵌入式便民服务。

食堂每天为居民提供新鲜菜品。苏报融媒记者 胡兴怡/摄

与此同时, “水天堂”公司也对闲置商铺所在地理位置进行了综合评估。“前期我们调研了商铺所在商圈的客流量,发现每日客流量很可观,尤其这里有很多新苏州人,他们也需要配套餐饮。”张云柱介绍。在多方共识基础上,社区食堂应运而生。

“过去我们常习惯于‘等靠要’,但基层治理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惠伟看来,基层治理需要从“等资源”走向“找资源”。近几年,果园社区建立了“社区合伙人”模式,探索基层“自我造血”之路,通过居民、社群、企业等众筹力量,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此次社区与“水天堂”公司也签署了“社区合伙人”协议,通过共建让社区食堂既有公益性,也可市场化运作。

据了解,该社区食堂菜品价格比市场价低,食堂也会为60岁以上老人以及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提供优惠餐。同时,食堂内设立了邻里点,集妇女微家、志愿者驿站、暖蜂驿站于一体,吸引更多人走进来,让食堂更有烟火气。

值得一提的是,食堂每卖出一份市场化餐,“水天堂”公司就会为果园社区慈善基金捐1角钱。“这样运作下来,我们不仅盘活了闲置资产,食堂也有稳定客流。社区食堂的邻里点会定期举办活动,为食堂聚集人气,让社区食堂有钱赚。”惠伟说,社区也委托公益基金会统一管理食堂的捐款,为社区后续发展积蓄力量。

从闲置资产到活力社区食堂,果园社区探索出一条“自我造血、服务全龄”的社区食堂新路径,打造了一个便民服务可持续运营的生动样本。(苏报融媒记者 胡兴怡/文)


来源:引力播

编辑:罗宇凡

审读:高原

审核:徐立明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