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秋日的相城区莲花岛满目金黄,20亩“试验田”随风翻涌稻浪。更引人注目的是,田边蜿蜒伸展的S形生态沟渠中,美人蕉、梭鱼草等花卉正灿烂绽放,为田园风光增添了别样色彩。今天(11月16日),苏州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在稻田间介绍,这里的20亩稻田正是苏州绿色生态水稻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示范基地,这些看似简单种植的花卉植物实则经过精心挑选,它们旱生湿生皆宜,肩负着净化水质、保护阳澄湖的重要使命。
承担该项目的负责人、苏州市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李庆魁介绍,作为项目的“技术样板”,这20亩试验田依托有机种植模式,采用缓混肥侧深施用技术,配合哈茨木霉素以减少化肥使用;通过秸秆全量还田、绿肥轮作、配合酵素等技术改良土壤结构;在油菜和稻草联合还田条件下,集成水稻集中育秧、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栽培技术,保障稳产的基础上提升稻米品质;病虫害防治方面,诱虫灯、诱芯等物理手段大显身手,今年全程未使用农药及除草剂,真正实现了“无农化”有机栽培。

莲花岛上的试验田。苏报融媒记者 王安琪/摄
莲花岛四面环水,身处阳澄湖的怀抱之中,这一项目的生态拦截系统是项目的另一大亮点,也是守护阳澄湖水质的关键防线。为了拦截面源污染,项目团队创新性地修建了生态沟渠,加高了田埂,在梅雨或暴雨等天气时,加高的田埂能减少60%以上的排水量,有效避免了雨水裹挟养分直接排入河湖。而S型设计的生态沟渠则像一道“净化长廊”。“沟渠中精心筛选的这些植物对氮磷吸附能力极强,水流缓慢流经时,这些植物会高效吸收水中的污染物。”李庆魁说,经过净化塘的静置沉淀后,尾水中的氮磷含量显著降低,出水水质已接近外河水平。

精心挑选的花卉植物可以高效吸收水中的污染物。苏报融媒记者 王安琪/摄
据了解,该项目集成了品种改良、土壤修复、休耕轮作、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绿色加工等多项技术,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绿色生态水稻栽培体系,不仅实现了水稻高质高效生产,更践行了“生产、生态、生活、生命”的农业理念。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将继续完善并推动这套绿色生态水稻栽培技术体系惠及更多地区,让更多稻田实现“既产好米,又护碧水”,走向更加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苏报融媒记者 王安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