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一面是太湖碧波映照着诗意风光,一面是产业引擎轰鸣着发展动能。
这是吴江七都镇。
今年1至10月,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6.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4%,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8.4%……
这份成绩单上,一连串两位数的增幅格外亮眼。而这样“热力十足”的增长势头,七都镇已保持了五年。

太湖风光。七都镇供图
实现“新突破”的,还有七都镇在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镇上的排名——在前不久召开的2025全国乡镇高质量发展交流会上,七都镇成功跻身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镇名单,列第89位;同时七都镇还入选了2025江苏省综合竞争力百强镇,列第37位。
当坚韧儒雅的“吴风”和卧薪尝胆的“越韵”相遇,在这座江浙交界的乡镇,催生出的是一股“真诚拼搏”的闯劲干劲。
从“重规模”到“提质量”,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跃升”,该镇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叩开百强之门,而这背后的转型逻辑与实践路径,值得深入探寻。
招大引强 培优育强
太湖边“科创森林”枝繁叶茂
七都镇何以首进百强?
答案就藏在“招大引强”“培优育强”等一揽子产业行动的真抓实干里。
这个太湖边的小镇,除了“风景这边独好”,产业那边亦兴。
全镇拥有注册企业300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7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6家,规上工业产值实现四年连迈4个百亿级台阶,工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形成以亨通集团、德尔未来、凯伦股份、通用电梯四家上市企业为代表的“两新两高”产业集群。
今年1至10月,全镇光电缆产业产值占吴江全区比重近三分之二,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产值占全区比重均接近三分之一,有效支撑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20个月增速领跑吴江。

亨通光电线缆产业园。七都镇供图
近年来,七都镇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全力支持以亨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强链补链延链,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有序推进产业地块园区化更新,在当前已有的5000亩新材料产业园和1500亩吴越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基础上,聚力打造浦江源科创产业园和七都科创园等园区和载体,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助力规上工业产值实现量与质的双重突破。同时依托中国科学院纳米所、空天信息研究院、清华大学环境院等创新平台,聚焦新能源、空天科技等战略赛道,持续完善“4+X”产业发展体系,培育未来发展新动能。
产业数据不会说谎。深耕“1+3”赛道“招大引强”,七都以“在建、投产、储备”三张清单梯次推进格林新材料、宝嘉新能源等企业增资扩产。今年以来新签约项目22个、总投资66.02亿元,其中20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各1个,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高标准、高质量抓好经济建设,拼速度、拼增长,培育壮大“中坚力量”多年持续出彩。今年以来,七都镇已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总数达8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总数达38家,全镇构建起了一支各有所长、特色鲜明的企业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6年,七都全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将力争达到100家,一批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联合体,会让太湖边的“科创森林”更加枝繁叶茂。
真诚拼搏 精准服务
围绕企业“三链”优化营商环境
休息、吃饭、喝热水、冲个澡……入秋后,来七都亨通光电科技产业园装货卸货的司机,都能发现原本枯燥无味的等待变得更轻松、更省心了。
这是因为在亨通大道与西环路夹角地块,建起了一座占地38亩的飞迪士物流园。这是七都镇政府为服务龙头企业亨通集团,而开展的创新合作——从货运车辆车牌进入物流园的那一刻,系统就自动为司机排队,相关公司线上操作,即能通过手机通知在园内休息的司机,大幅减少等待时间。
此次政企合作,政府出地、企业建设运营,既为亨通集团筑牢了物流保障,提升了企业生产运输效率,每天近500辆货车的流量,又解决了工业园区货车乱停、交通拥堵的共性问题,实现了政企共赢,让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彰显。
精准服务企业,七都一直“在路上”。
地处太湖南岸的七都,和浙江相邻,离苏州市区和吴江城区却相隔较远。面对地理条件上的短板,七都勇于直面矛盾,自省自问,始终秉持着一种“真诚拼搏”的精神,紧贴企业需求来升级完善工业配套,这些“定制化”的服务就像引力,让企业稳稳把产能和核心环节留在本地,筑牢发展的坚实根基。

飞迪士物流园服务驿站。苏报融媒记者 陆宇其/摄
营商环境无小事。面对企业关切,七都定期召开政企座谈会,1至10月累计办理政务服务事项近万件,办结率和满意度均为100%,其中219家新设企业营业执照网办率、2小时办结率均达100%。土地收储、腾退、盘活力度同步加大,累计完成低效工业用地转型162亩,完成率达123.66%,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优质项目提前储备土地资源。
政府全力以赴,企业自然投桃报李。今年亨通集团密集增资扩产、落子七都,先后上马亨通新能源特种合金导体、5G与工业连接、新能合金导体、飞迪士物流4个新项目,总投资超52亿元,达产后新增年产值超75亿元。
为当下计,为长远谋。七都镇经发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七都镇正围绕亨通产业园储备200亩以上工业用地,全方位支持亨通冲刺世界500强,辖区内的富威科技、诺贝尔塑业、台洋纺织等企业,也在政府的帮助下加快迈出上市步伐。
“让亨通的项目不缺土地、不缺资源。”这句话是七都人在对待龙头企业时的“座右铭”;眼下,它的内涵与时俱进,正在不断外延。“围绕企业投资链、产业链、供应链做配套,才能真正优化营商环境,七都的企业有增资扩产的需要,我们都会加强服务,协调保障好项目资源要素,为镇域经济发展积势蓄能、增添后劲。”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鹏宇说。
以产聚人 以城留人
勾勒民生产业并进相融和谐画卷
今年国庆节,太湖上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鸣笛启航的“太湖揽胜”七都—东山长圻航线首航船,以横跨太湖的“打开方式”,沐浴在全市人民热切期盼的目光中。
如果说,配套载体功能是发展的“硬基础”,那么宜居宜业环境就是城镇的“软实力”。新航线就像一根灵动的纽带,不仅为七都带来了更多人气,也让更多人关注到七都用经济发展成果赋能民生实事福祉的诸多举措——
镇区更新带动老旧道路提升、特色康居村建设点亮百村共兴、智慧感知体系守护平安七都、防涝提升增强城镇韧性安全能力、园区提升增强产业“后劲”、筑巢引凤让人才安心“落地”、“2+4+N”服务网络实现朝夕守护、高品质住房助推“安居乐居”、吴溇老街南延焕新引入多元业态、校园新风带来学有优教……
这是2025年的七都镇十大民生实事项目,覆盖了城乡建设、民生保障、产业赋能、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全年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不仅让小镇的城乡面貌更显活力,也让群众的生活更有温度、发展更有底气,将民生承诺转化为了可知可感的幸福体验。

开弦弓村。苏报融媒记者 陆宇其/摄
产业和资本跟着人才走,人才则跟着服务和环境走。
和产业招引相似,七都在人才集聚上,同样面临着离市区远、业态单一等情况。因此,七都做优民生工作,是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居民的必然要求,也是和本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场“双向奔赴”。
找准了发力方向,七都扬长补短,打造发展暖心生态——工业邻里中心、人才服务中心(创投中心)等载体建设扎实推进,庙港人才公寓、亨通社区类人才公寓等多个项目有序实施,七都邻里中心、落霞足球场等配套高质量运营,打造集“太湖七都”渔市、江村运动配套设施等为一体的优质城镇生活空间,“以产聚人、以城留人”的良性生态在太湖边加速形成。
太湖是七都的生态名片,通过“精致”更新,七都23公里太湖风光带串联起“一带双核”公共空间。庙港水街停车场、望湖路智慧停车楼、运动停车场等“P+计划”,不仅破解停车难题,更创造性地将停车场与社区配套服务相融合,推动生态价值转化,让“精致”理念融入城乡肌理。
如今,行走在七都的太湖岸边,一侧是参差荇菜、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另一侧是安居乐业、烟火气十足的城乡景致。
“首进百强,是对七都镇多年来苦练‘内功’推动镇域综合实力达到新高度的肯定,也将激励全镇上下团结一心,以实干实绩切实扛起‘经济大镇’的责任担当。”七都镇党委书记夏国强说。
(苏报融媒记者 王英 陆宇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