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岗位送上门 服务暖民心
2025-11-18 浏览量:0

信阳日报见习记者 江玉坤

“家在社区,工作也在社区,上班走两步就到了,时间灵活,还不耽误接孩子。”日前,在浉河区老城街道大桥社区祥和新居小区里,刚入职的网格员苏玉正在帮助居民清理杂物。谈起这份工作,她笑容满面。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且腿脚不便,苏玉求职并不顺利。“我身体不好,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上学,经济压力大。之前有人介绍工作,但没时间接孩子,实在两难。”回忆求职经历,苏玉眉头紧锁。

几个月前,苏玉看到浉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直播,通过填写求职申请表,精准匹配到大桥社区网格员这一公益性岗位。“工作就在家门口,还能照顾家庭,帮我解决了大问题。每个月有固定收入,心里踏实多了。”苏玉感激地说。

苏玉的经历并非个例,而是浉河区帮扶困难人员就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生动写照。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就业困难人员精准帮扶、兜牢民生底线的重要举措,零工驿站创新采用“技能赋能+政策护航+精准对接”三维服务模式,完善就业促进机制与公共服务体系,助力众多劳动者实现“好就业、就好业、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对苏玉这样的困难群体而言,一份适配的工作不仅是收入保障,更是生活信心。

“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零工驿站,我们聚焦就业困难人员的核心需求,整合辖区内外岗位资源,将就业服务触角延伸至楼栋,直达群众身边。通过‘大数据+铁脚板’的服务模式,努力实现就地解决就业难题。”大桥社区党支部书记朱妍琦说。

据悉,我市目前共建有零工市场40余个。其中,淮滨县县级零工市场与25个村级零工驿站联网,整合320多家企业资源,覆盖295个行政村,辐射5.2万农村劳动力,3个小时即可向驿站推送用工需求;平桥区则持续深化就业服务改革,准确把握零工经济发展新趋势,健全和完善区、乡、村“三级联动”服务网络,充分释放社区、农村困难就业群体潜力,积极开展就业精准帮扶行动,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点,不断满足城乡零散就业需求……

如今,就业服务提质增效在全市蔚然成风。从浉河区“直播荐岗”到淮滨县“零工驿站联网”,从平桥区“三级联动”到各社区“精准帮扶”,一套覆盖城乡、精准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正在信阳加速形成。

记者:江玉坤

编辑:翟存鸣

审读:高原

审核:胡瑜珊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