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蕾
昨日16时许,位于羊山新区新五大道的新申河夜市开始热闹起来,摊贩们陆续抵达摊位,麻利地支起桌子、摆好凳子,迎接即将到来的消费者。
来自羊山新区政和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两名队员也顺着长长的夜市,一边巡查一边叮嘱:“老板,要注意摊位环境卫生,油烟净化设备要打开。另外,还要留意收市时间,如果到时候有顾客滞留,我们会过来协助你们一起做好引导和劝离工作。”
在巡查过程中,行政执法人员为何会特别强调收市时间和引导劝离?
“此前,我们接到群众反映,夜市时间过晚,存在噪声扰民的问题。”羊山新区政和街道组织委员张程介绍。
家住新申河夜市附近的丁女士,此前也有同样的困扰:“前段时间,夜深了还有人在喧哗,影响我们正常休息。”
夜市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治理。面对群众困扰,如何精准破题,让“人间烟火”与城市文明和谐共存?
市城市管理局积极回应市民关切,组织辖区城管局、热点夜市所在的街道办事处进行调研座谈,共同研究制订了《中心城区早餐、便民菜点及夜市错时管理服务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遵循“疏堵结合、规范有序、服务民生、提升品质”的原则,通过划定区域、规定时段、统一标准、精细管理,实现市容环境与便民利商的和谐统一。
“疏”于柔性引导,为各类摊点明确了经营时间。《方案》规定了临时经营时间,早餐点(含便民早餐车)每日经营时间为6时至9时;便民菜点早市经营时间为6时至9时,晚市则为16时至19时;夜市点每日经营时间为17时至23时,可根据季节和区域特点调整并提前公示。
“堵”作为刚性约束,为城市秩序规定了明确底线。《方案》要求,在规定的收市时间后,严禁任何摊点滞留经营,并要清扫卫生、还路于民。
管理并非“一刀切”,而是通过科学划定区域来实施。如,城市主干道、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严禁设立任何临时摊点;居民小区周边、次干道等区域,经科学评估后可设立少量便民服务点;闲置空地、广场边缘等特定区域,可规划设置集中经营区,统一管理,既守住了城市管理的底线,也为“人间烟火”开辟了合理合规的生存空间。
这一精细化管理设计,正在迅速转化成看得见的成效。
“我们在市城管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方案》,明确了夜市的统一经营时间为18时至次日零时,要求所有商户在规定时间结束时清场。”张程告诉记者,如果因顾客滞留出现延迟情况,市场管理人员会主动上前,协助商户耐心沟通、劝离客人,确保按时收市,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晚上逛街,经常看到工作人员在夜市巡查。现在明显清静多了,晚上睡觉也踏实了。”市民丁女士的肯定道出了周边居民的心声。
如今,新申河夜市在规定时段内有序经营,夜市里的“烟火气”也不再影响居住安宁,让城市更加整洁有序,充满温情。下一步,市城管部门将继续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解决早餐、便民菜点及夜市摊点带来的环境卫生、交通拥堵、噪声扰民等问题,努力保障民生需求、促进灵活就业、激发城市烟火气与经济活力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