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下夜班回家的路上,经常看到义警还在巡逻,我心里就很踏实……”昨日夜晚,息县众鑫二期小区门口,刚下班的居民李涵望着街头身着荧光背心的巡逻人员,由衷地说道。
不是警察,却守护着居民的平安幸福;没有报酬,却心甘情愿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息县,活跃着一支护校安园、治安巡逻、调解矛盾纠纷、应急救援的义警队伍。
“我一直想和更多人一起义务做好事,传递社会正能量。”息县义警协会会长胡伟谈起成立协会的初衷时说,“每天做一点小事,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量,能够被老百姓需要,是一种幸福。”
这支特殊的队伍里,既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专业救援队队员,也有退休人员、个体工商户,虽身份不同,但都怀揣着赤诚的服务之心。
规范管理是发挥义警作用的关键。协会为成员统一配发包含反光背心、对讲机等在内的义警装备,建立“统一培训、明确职责、保障兜底”的运作体系,通过“线上理论+线下实战”双轨培训,让义警们熟练掌握反诈宣传、矛盾调解、应急处置等专业技能,推动志愿服务从“热情型”向“专业型”转变。
校园安全牵动万千家庭。每天上下学高峰时段,在息县第一小学、第十一小学等4所学校门口,总能看到义警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在熙攘的车流、人流中引导车辆有序停放、护送学生安全通行,成为家长们眼中最可靠的“护学卫士”。
除了守护校园安全,街头巷尾的反诈宣传、治安巡逻也是义警们的重要工作。“陌生电话不大意,网络信息不轻信,资金转账不着急……”在水岸花园小区广场,义警们通过发放传单、现场讲解等方式,向居民普及反诈常识。
“早上收到一条可疑短信,正犹豫时遇到义警宣传,咨询后才知道是诈骗,幸亏没乱点链接!”小区居民韩雨说。
“路灯坏了就上报,邻里纠纷能调解就调解,看到有人干坏事就马上报警。”作为队伍中少数的女队员,张娟娟对这份“无薪职业”充满热爱。每逢周一、周三、周五,她都会准时参与“早护校、晚巡逻”工作,“我们虽然不穿警服,却守护着‘大家’和‘小家’,这份荣誉感让我越干越有劲头。”
如今,息县义警队伍仍在不断壮大。这些怀揣“义”心的志愿者,用一个个“小力量”汇聚成守护平安的“大能量”,与公安民警并肩作战,共同筑牢社会治理的基层防线,让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提升,成为息县城市发展中一道亮丽“警”色。(胡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