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进行时】罗山县:和美乡村谱新篇
2025-11-28 浏览量:0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史笑妍 通讯员 田成瑞

初冬的罗山城乡,色彩斑斓。沿着尤店老街通往龟山湖景区的柏油路漫步,只见两侧农房错落有致,在老街书屋转角处,陶炉里炭火正旺,铸铁壶咕嘟作响煮着茶,三五人围坐一起,享受着烤得焦香的栗子,闲话家常。不远处,由旧宅改造而成的窑烤面包店散发着面包刚出炉的香气,游客们手持小吃穿梭其中,不时驻足打卡,处处洋溢着乡村振兴带来的勃勃生机。

近年来,罗山县以乡村振兴为战略核心,积极推动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北部农业高新技术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区,推进三区融合,并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示范区建设,致力于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

在东铺镇康店村,白墙黛瓦的民居分布有序。上午10时30分,“共享食堂”内已是热闹非凡,村民们分工合作,择菜、洗菜、炒菜,忙得不亦乐乎。“之前这么大的院子闲置无用,现在改造成‘共享食堂’,附近的村民都能到这里用餐。蔬菜来自前面的‘共享菜园’,既新鲜又经济实惠。60岁以上的老人每餐只需支付2元,80岁及以上的老人免费。”负责人桂海燕介绍道。

“以前独自在家吃饭很冷清,做饭更麻烦,现在大家聚在一起边吃饭边聊天,热闹又开心!”正午时分,在此用餐的郑大爷笑着说。

通过激活闲置资源,提升村庄的“颜值”与“产值”,这样的场景正是罗山县采用“田村一体”模式推动和谐美丽乡村建设的真实写照。打造新型休闲庭院,让乡村闲置资源焕发活力;搭建田园体验平台,让乡村游充满生机;规划共享小菜园、“共享食堂”,使乡村角落更加整洁美观,一幅“村在田中、田在村间”的和谐画卷缓缓展开。

沿淮河而下,在高店镇的高标准农田绿洲米业基地,智慧农业平台、智能配肥系统、无人机植保等服务集成一体,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插上了智慧的翅膀。“一个电话,技术上门,还能监测病虫害。”当地种粮大户朱俊涛感慨道,“以前一天都浇不完的地,现在无人机很快就能搞定,智慧农业真是省心又高效,就像给农田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产量比以往提高了很多。”

目前,罗山县已建立1个县级农事服务中心和10个乡镇农事服务站,带动超过3000家经营主体参与农事服务,服务面积达113万亩,实现了农业生产全链条覆盖,有效解决了农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从充满时代记忆的老街上人流如织,到家门口“共享食堂”的欢声笑语,再到科技赋能的高标准农田中的丰收希望,罗山县正逐步从“一村一品”走向“全域和美”,以和美乡村先导区建设为契机,绘就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时代画卷。

记者:史笑妍 通讯员 田成瑞

编辑:翟存鸣

审读:高原

审核:胡瑜珊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