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炜/文 徐毅恒/图、视频
山之秀,茶之甘,匠之情,35年的坚守,扎根固始九华山,初心不改做一杯好茶,这就是非遗传承人苏学银的人生。他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大别山区,世代种茶制茶,以此为生。受家族影响,苏学银从小受到茶叶的熏陶。
1995年,他师从郭德同,在九华山茶厂学习茶叶的加工制作工艺。由于他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尽管学历不高,有些高超的技艺却能驾轻就熟。经过三年的苦心钻研,1998年开始担任九华山茶厂生产车间主任,2000年被提拔为生产技术部经理,一直从事制作技艺的传承。今天,在茶树种植、茶园管理到芽叶采摘、加工制作、茶叶评审等方面,苏学银已是行业翘楚,2019年信阳毛尖传统手工炒制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20年被命名为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竞开春满园。苏学银不遗余力地向广大茶人提供技术,义务传承,多次为固始县及周边中小茶企、茶叶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供良种茶苗培育和茶叶技术培训,开展茶艺师和评茶员专业技能培训,先后培养了30多人,其中,有10多人成为当地茶企的中坚力量。利用九华山自身的资源优势,探索“爱心茶园”新型公益助农模式,实施“一对一”精准扶贫,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信阳,像苏学银这样的茶人还有很多,他们生于斯,长于斯,一生只做一件事,只为奉献一杯信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