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火龙果 日子更红火——探访罗山县潘新镇火龙果产业
2021-09-17 浏览量:0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郝光 周涛/文图

“咋还有黄色外皮的火龙果?”“火龙果花还能煲汤?”……

眼下,正值火龙果成熟季,罗山县潘新镇徐寨村300亩的火龙果基地迎来丰收。9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潘新花田火龙果集体经济产业园,只见工人们有的正从大棚内把果子运出,有的在分拣区打包、装箱、发货,争分夺秒。见到几箱黄色火龙果和火龙果花干,记者不禁发问。

“黄皮的这个叫‘黄龙’,抗病率高、口感好。火龙果花干煲老母鸡、大骨已经是华南名菜,不但花干能煲汤,花蕾还能炒鸡蛋呢!这不,这一批早就让周边几个大酒店给订购了,今天就发货……”产业园负责人李光喜手指着冰柜里的花蕾、花干,如数家珍。

跟随李光喜的脚步,记者来到园区一个大棚内。李光喜介绍,去年5月栽下火龙果苗,今年基地是首年挂果,可达亩产2000斤,三年丰产可达每亩5000斤以上。“这些果子大多是卖往云南、贵州,还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回头客非常多,现在的状况就是供不应求。”李光喜笑着说,“每一年火龙果能够产12批,上一批30000斤已经售罄,这是第6批,产了8000斤已经卖完了,目前还有源源不断的订购电话打来。”

大棚里,家住潘新镇肖庄村的55岁村民刘恒,正在忙着摘果子。刘恒说,往年在家种着七八亩地,农闲时在周边打打临工,每日起早贪黑,一年下来挣不到一万元。“去年身体不好,把地流转给别人种了,两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一个上高中,正是用钱之际,是花田火龙果集体经济产业园给了我这么好的就业机会。”刘恒激动地说,如今他是这里的长期工,负责大棚管理、施肥、除草、摘果等,每个月能拿到两三千元。

据李光喜介绍,2019年以来,潘新镇成立了镇村集体企业——花田农业公司。公司成立以来,便采取“党建引领+飞地经济+集体联营+抱团发展”的方式,提供16个稳定就业岗位,60多个临时就业岗位,带动周边村民通过餐饮、民宿、销售农副产品等,每年直接或间接增收3000元以上。

“我们先后建成了花田、百顺、灵山、何家冲4个产业基地,基地培育有红水晶、新密宝、黄龙、红花青龙、双色果等70多个品种,同时还种植有花田脆李、香妃海棠、红美人甜橙等水果品种,实现了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接受采访时,潘新镇党委书记韩丽表示,下一步,潘新镇将紧紧围绕生态做文章、围绕产业谋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旅融合产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编辑:何海荣

审读:翟存鸣

审核:徐立明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信阳日报>>客户端